分享

临帖达到什么地步才能换帖?

 火旺图书馆 2019-07-18

谈临帖的三种状态

作者:朱丙夫

很多人在学习书法时常常感到苦闷,而书法导师讲得最多的是临帖,由于时间限制,对临帖也很难细述。

现综合古代书家、当代成功书家及书法理论家意见,略谈一二。

01

“书中有我无人”

这是临帖的第一种状态,即朦胧的原始状态。

初临帖,首先要解决的是“书中无我”,而不是“有我无人”。面对一本古帖,一位初学者拿起笔无论你如何认真地去临写,总有或多或少的自己书写习惯。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入帖”的“有我无人”状态。克服不能入帖的唯一途径,就是需要长期读帖和临帖。

可是,初临者往往有我而无人。

图一/韦斯琴临《洛神赋》

清朝康有为说:“学书者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以得其性情也。”人们又常说:“摹得其形,临得其神。”所以临与摹是每位习书者必经之路。

02

“书中有人无我”

这是临帖的第二种状态。即临帖时有古人之境界,而全无我恶俗之习。

“无我”,就是要规避自我的书写恶习,步入"有人"状态,与所临的对象一步一步地接近,以致达到有古人的境界。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里的察,就是要善于读帖识帖,洞察秋毫,以达到临写时形神毕肖。如果你的临帖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证明自己已经“入帖”了。

03

“书中有人有我”

“书中有人有我"即临帖时的成功状态。

“有人”,即有古人笔法笔性笔势等书法元素。“有我”,即融入自己的书法气息。既得古人神韵,又有转化古人之精髓。

图三/王金泉临《苏轼手札》

著名书法家王金泉先生在《“三书”为要》一文中明确强调“心中有书、眼中有书、手中有书”。他从多思善悟,博览精读,勤修苦练等方面,精辟地论述了习书者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他为习书者提供了难得的成功经验。当然,一位习书者如果懂得“精通一家,方可领悟百家”之理,便不难选择下一步习书之路了。

此时,方可换帖。

笔者为什么说“精通一家,方可领悟百家”呢?

所谓的“精通一家”,是因为历史上成功的书家,从他的任何一种书体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来看,都有它的共性,即惯用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只有掌握了他的共性,才能更好地在临帖和创作中体现出它的个性。

所以,书法临帖从一家入手,并将这一家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作进行纵深比较,通过长期的临、读、悟,从而达到“精通一家”的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宋朝米芾虽然在行书上独树一帜,但他是历史上临帖最不忠实的人。我们从他的《龙井庵》帖中,可以看出虽在结字上与大王极为接近,但用笔与取势上大庭相径。这样以来导致米芾三十多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原因所在。

图四/米芾《龙井庵》(局部)

米芾幸运的是命中遇到了贵人。米芾在32岁时,经苏轼指点迷津,终成大器。

米芾在他的《画史》中曾谈到:“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以及《跋米帖》中:“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米芾与苏东坡相遇于黄冈,苏东坡为米芾习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当然,临好一位书家的一本帖,还不能算“精通一家”。每位书家的不同时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要把同一位书家的不同时期的同一种书体的经典作品遍临之后,才能体悟到它的精髓。

一位习书者在精通一家之后,再遍临诸家,更容易把握诸家的精髓部分。他面对百家诸帖的取舍自有把握。这就是我所说的“方可领悟百家”。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我无人”、“书中有人无我"、“书中有人有我"是每位习书者走向成功过程中的三种状态。这种状态在书法实践中连续地呈现着,其过程不是孤立的、毫无相干的,而是阶梯式的循序渐进地无限发展。

●用书法的方式打开“垃圾分类”

●林徽因的字让你明白,书法是另一种颜值

●原来写“丑书”的都有“背景”

●8种训练,让临贴惟妙惟肖!

●书法有五难,你被卡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