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文渊阁326 2019-07-18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假设有这样两份笔记摆在你的面前:A笔记字迹清晰,行距疏朗,根据各部分内容重要程度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进行标注;B笔记字迹潦草,全部使用黑色中性笔记录,内容难以辨识。如果告诉你其中有一份是学霸的笔记,你会选择哪一份?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笔记。但对于亲身经历过备考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B笔记无疑才是真正出自于学霸之手。这其中的逻辑判断并不难懂:真正的学霸从不会在形式主义上耗费精力。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所有花费大量时间而只能得到有限回报的工作在有能力者看来,无一例外都是“仪式感勤奋”,是一种虚假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生活,甚至会使你满足于当下,沉浸在虚假的自我感动中停止前进。如何向“仪式感勤奋”say no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的必修课。今天阿食就选取生活中的实例与大家一同根治“伪勤奋”。

01.最大限度避免形式主义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写作之前要“焚香沐浴”,做PPT前一定要精心挑选出美观模板,熬夜写策划案怎么可以不泡上一杯冷萃以打发漫漫长夜。诸如此类行为无一例外皆是仪式感在作祟。

避免形式主义,最重要的是做到“断舍离”,快速高效完成手头工作“断”是断绝外物对自身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做好眼前工作;“舍”是舍弃工作中不必要且无增益的部分,全力完善核心关键部分;“离”是减少工作前期投入,将更多精力用在工作本身。如此,再繁重的工作也不必担忧无法按时完成

02.确立目标,有计划性地完成任务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计划固然是形式的一种,但“计划性”绝对不仅仅等于计划。太多的人在前期制定计划方面耗费了太多时间,追求精确到时分秒的缜密计划。而真正会使用计划的人则为这些待完成任务“论资排辈”,根据重要性不同划定不同档次,按轻重缓急逐个完成。

看到这里想必有人会问,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总有一些事情会打断我们原有的安排。这时我们依然可以用分类法对突然事件进行预估和评判,再决定是否提前该事件的优先级。同时,对待一些分散的碎片事项,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不要积压在一起堆高任务量。

03.平衡投入与产出,给自己适度松绑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相信大家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同事或同学,他们总是彻夜学习工作,将努力写在脸上,最后的收获却仍然不佳。这些人无疑是受到了“伪勤奋”的绑架。

“伪勤奋”之所以害人,正是因为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易被虚假的成就感满足,他们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重复学习中,使工作进程缓慢且低效。更可怕的是,由于他们难以认识到自身症结所在,会将成绩不佳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因而加倍投入于“伪勤奋”中,形成恶性循环。

想要挣脱出“伪勤奋”枷锁,我们首先应对自身的投入与产出作清晰直观的评估。一旦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就应及时地放弃。这种放弃并非半途而废,而是建立在。有时候割舍也是一种勇气,可惜这种勇气并非人人都能具备。只要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果敢地舍弃身上的锁链,你将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04.必要的坚持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在工作学习中,不会使力只会蛮干固然令人头疼,但那些不愿使力的“聪明人”则令人无语。

正如前文所言,大量不必要的投入只会使人陷入“伪勤奋”的怪圈,阿食也点出了应对之策。但总有些“聪明人”不需要“点拨”,无师自通地领悟了一条解决“伪勤奋”的“无上法门”:放弃努力。这种放弃不等同于前文提到的对自身能力和收获的清晰认识,而是一刀切式的逃避责任,逃避努力。

好比一个人害怕牙痛便拔掉了所有牙齿,换上一口烤瓷牙。这样的做法固然是从源头解决了问题,但其态度和效果却是负面消极的。而要达成目标,我们必须采取积极且正向的行动,适度而必要的坚持尤为重要。这种坚持只面向于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不可舍弃不可苟且,必须以最高的热情和最端正的态度完成。

05.善于总结回顾,不断调整完善学习or工作计划

被辜负的努力:如何向“仪式感努力”SAY NO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间本无什么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列定计划,制定好应对“伪勤奋”之策,并付出实践,依然远远不够完善。任务完成后,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复盘,对当日的情况做梳理,对本日完成结果做总结,对自身的效率做合理评估,并根据以上反馈调整计划,预定次日任务。如此不断实践不断调整,将生活工作学习规划得井井有条,不断提升自己的获得感和掌握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总结

以上,便是阿食基于过去的高中学习经验做的一点微小且不成熟的分享建议。期待在日后不断完善深化,既提升自己对时间管理和学习生活的掌控感,也希冀凭借此在大学中收获更多的机会,跃升到更高的平台。做我能做,想我能想。也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文有一些收获。

FROM KAIKISHOK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