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全媒派创办人干货分享!这样打造“媒体智库”

 江边的普罗旺斯 2019-07-18
1
传播君:腾讯为什么要成立全媒派?
刘倩文:

2014年的马航事件报道是一个契机。

2013年是移动与PC流量争夺的分水岭,虽然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或是研究机构在争论移动端消费与PC端消费谁更有竞争力,但在当时整个行业都还是围观态势的时候,先发的媒体机构抢到了一波红利,这其中就包括腾讯新闻。

在这一年,全球移动端与PC端阅读的用户时长曲线出现了交叉,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手机上看新闻,但我们并没有更好的产品形式提供给用户,市面上各家新闻app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单一的文章罗列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几何级增长的用户量。

马航事件的爆发让矛盾放大了。当时腾讯新闻第一家推出基于移动端的时间线产品,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刷到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这样的纵向信息产品在当时最能适应移动端阅读的形式,很快就在微信微博上刷爆了。

我们同时监控到NYT、FT等国际媒体已经在很熟练地使用各类数据工具生产新闻,立下了“新闻产品”的概念。

所以我们明确了移动端阅读才是未来,针对移动端推出资讯的解决方案会是整个行业的核心需求。全媒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

2
传播君:全媒派的成立,给媒体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刘倩文:

全媒派就像是腾讯新闻的前哨。

我们有一个小团队一直在全球各个角落探望,寻找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媒体技术形式。

全媒派成立以后,不仅能为内部团队提供最新的案例支持,而且也服务了很多面临转型困扰的传统媒体。

团队的核心成员其实都是应届生,跟全媒派一起苦练内功,快速成长,现在都已经是大团队的中坚力量。

3
传播君:能否谈谈对当下媒体智库热潮的看法?
刘倩文:

目前的媒体智库存在自身定位差异,一部分服务品牌,一部分提供商业服务,前者可能还占大多数。

媒体智库热潮本身说明全行业对传播的重视,以及同行竞争的加剧。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对广告主的传播,从而进化出一系列包括原生营销的概念,到现在媒体开始意识到自身品牌的重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获取资讯的方式被彻底颠覆,广告也随之分流,原有的媒体专业品牌壁垒被打破。如果还要靠这个“人设”来盈利就变得更加困难,所以需要更多地提升包装的能力。

这里面的“能力”是隐性的。我们容易评判出稿件是否客观、准确、快速,但技术永远是后台的东西,于是各家都试图用智慧营销的方式来为品牌赋能。

当然无论出于哪种目的,既然要智库之名,也要智库之实,扎实网罗人才提升研究能力才是核心。

4
传播君:目前全媒派的运行状况如何?
刘倩文:

全媒派通过五年的运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

“学界智库计划”

与国内外20家重点新闻院校和研究机构(国内如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国外如皮尤研究中心/路透新闻研究中心/尼曼新闻实验室等)建立了合作。

合作形式:课题共建、学生交流、海外研究/报告编译发布授权等等。

“业界高光计划”

与国内190家内容研究账号&行业媒体建立了合作,并组建全媒派资源合作社群。

合作形式:内容联合出品、KOL分享、高层采访、渠道互推等等。

经过多年的选题磨合与作者培养,我们已经沉淀了一支50人的远程研究团队,在热点选题、采访写作、前沿编译、数据可视化等方面为全媒派内容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通过探索超级用户社群运营的“荣誉导师制”,我们组建了60人的全媒派业界专家智库团队,为日常研究把关品控和风险,为重磅研究提供外脑支持。

5
传播君:全媒派主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市场反响与认可度如何?
刘倩文:

全媒派目前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内容产品和知识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内内容研究领域在B端和C端兼具影响力的头部品牌。

内容产品

权威发布,主打全球内容行业重磅报告;

独家编译,主打国内外传媒研究;

热点观察,主打内容视角下的新社交现象、新消费现象研究;

全媒风向,主打全球内容产品动态;

全媒书荐,联合出版资源,主打国内外行业书籍推荐。

知识服务

VIP社群,超级用户的日常运营,已形成体系范本;

社交订阅,覆盖传媒精英2000人,已订阅朋友圈形式获取行业精选信息;

行业培训,对媒体/企业开放的内容行业运营/产品培训。

6
传播君:全媒派的成立对媒体的融合发展与转型有哪些帮助?
刘倩文:

业务领域广泛拓展

海外案例参考、腾讯新闻方法论输出;

面向校园群体的定期培训,业界学界交流;

每年年底举办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我们用半年时间把当年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表现最亮眼的公司或创业产品操盘手都请到国内来,和媒体面对面交流。

促进制度变革

媒体的融合发展与转型更多难点是来自于制度,这里面不仅是传统平面媒体,也包括传统门户网站。我们从自身变革出发,一直试图以解决现实困境为目的去研究海外媒体产品的新模式, 以改造我们传统的编辑室运作方式。

引入新概念

我们较早地在国内引入“新媒体工作室”(编辑 设计 开发协同办公)、“AI编辑室”概念,努力通过顶层的调整来追赶资讯阅读的演变速度。

7
传播君:全媒派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刘倩文:

最大的困难一定是人。

创业团队面临的困难无非是人和钱。人包括内部团队和外部用户。对我们来说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贡献业余时间,完成持续的用户增长,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确定一个合理小目标是第一步。

团队一开始就意识到垂直品类的价值和局限,因此并没有为了用户规模去迎合大众品味,而是找到合理牵引指标去稳步发展,日拱一卒,逐渐形成口碑。

其实腾讯本身就是巨大的人才库,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总会相遇,我们用五年时间沉淀了近50人的专业写作团队,能深刻理解品牌理念,为我们持续输出内容,并且在各类线下活动中提供支援。

8
传播君:在未来发展上,你们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刘倩文:

对接腾讯公司大战略

延展B端服务能力,在传播渠道搭建、案例研究等方面多维提升,形成可服务公司内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腾讯新闻内容及商业生态

以行业研究为中心,建设内容创作者联盟,高校&研究机构联盟,媒体品牌联盟,为腾讯新闻储备优质内容源和学界业界外脑型智囊。

拓展数据能力

接入具备数据挖掘能力的学术/机构数据库,联合内外部具有定量分析能力的组织,输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权威报告,并尝试服务B端客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