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还手?

 木香草堂 2019-07-18
   朋友的孩子多多在我看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是朋友却说他是“窝里横”,一到外面,遭到欺负从来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还手。乍一看,他似乎是宽宏大量,可更多的时候,他在压抑自己的委屈。
  朋友说:“虽然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但是,看到他被打,又忍气吞声的样子,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我担心一味的忍让,会让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懦弱,以后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受人欺负?可是,教孩子还手,显然又违背我自己的价值观,让孩子以牙还牙,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显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
  朋友的这种困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过。我们一方面坚决拥护“好孩子不打人”的观点,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在被打后可以像勇士一样去回击。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网上一篇炒得沸沸扬扬的《手把手教孩子被打后还手》的文章。文中很多家长(其中不乏心理学者)都觉得孩子被打了,就是要又快又准地还手,这样既打击了对方,又保护了自己,还不会被误认为是在欺负人。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回击的方式显然是用过了头。且不说不分青红皂白就反击,如果动手的孩子不是有意而为,那还手就是让人零容忍地故意打人行为了。而且,这种父母过多的介入行为,狠狠地剥夺了孩子自由独立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父母不必过多参与?
  我家老大豆豆是一个慢热的孩子,两三岁时,在融入到一群孩子中间之前,要观察很长一段时间,当他参与后,如果遇到问题,比如玩具被抢、地盘被占的事情,他会退让到一边,拱手相让。当时,我很担心,很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权益奋起反抗,甚至很想冲过去帮他把玩具要回来。
  可是,我忍住了。
  这样大概过了三个月,他突然开始能很快融入到集体,并且,用清晰而具体的语言拒绝抢他玩具的小孩:“如果你要这个玩具,必须经过我的同意。”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庆幸,我没有通过介入与逼迫,让他尽快学会怎么做,而是给予他时间,让他自己去慢慢观察,思考,直到做好准备,我想,这是一种真正让他有成就感的学习过程。
  回想之前自己的冲动,不难发现,在现今孩子的社会交往中,往往充满了成人忙碌的身影与焦虑的声音。事情还刚刚发生,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父母就已经告诉了他对策。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机会观察、思考、自己做出决定。
  回到孩子被打这件事情,也是如此。成人直接教授经验与让孩子自己选择哪种方式处理问题,有时表面上的结果可能一样,但内涵却不相同。小孩子很容易把成人的做法看成绝对正确的真理,从而失去独立探索的机会。而让他自己决定怎么做,却是一个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积累经验的最好方式。哪怕犯错了也没有关系,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它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决定还手,还是不还手,都有它的价值。他决定还手,他可能会发现,矛盾被激化了,事情闹大了,他甚至可能因此受伤;当然,他也可能发现,他通过还手,那个孩子以后不敢打他了。同样的,当他决定不还手,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可能会发现,他和那个孩子可以继续愉快地玩耍;但是也有可能他会因为忍气吞声而不开心,不好受,从而让他学会了以后使用强有力的语言去制止。
  由此可见,不管当时的情境如何,只要不是在很危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先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己处理,让他在其中慢慢地积累与发展出适合他自己的经验。毕竟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学习。

  有没有比还手更好的方式?
  记得豆豆刚上小学第一个星期,班上出黑板报,他被一个比他高出半个头的小女孩打了。跟幼儿园不同的是,小朋友之间闹矛盾一般会有老师帮忙协商解决,而到了小学,遇到这样的冲突则需要自己去处理。回家后,他说起这件事,说:“妈妈,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她会打我,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她走开了,我很生气很生气。”我说:“那你做了什么?”他说:“我走过去告诉她打人不对,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做法,你可以说出来!然后我看到她犹豫了一下,跟我说了一声‘对不起’。”
  你看,不用还手,孩子就已经用他自己的经验处理好了这次矛盾。不过,孩子的矛盾不但多样化,更是频发。父母除了要保证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还要教会孩子“处理三步曲”,即“斥责、制止、躲避或寻求帮助”。
  斥责是指严厉告诫对方,你这种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
  制止的方式可以是告诉孩子,面对小朋友打过来的小巴掌时,不妨试一试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这样对方就不能动了,不能动就打不了人了。但是,抓住对方手腕的同时,要告诉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当无法制止时,为了避免更大的伤害,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躲避,离开现场或者寻求大人的帮助。
  理解孩子情绪,关注解决问题
  我曾经在游乐场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在滑滑梯的时候,被一个比他大的霸道孩子打了,他感觉到很委屈,又很害怕,不敢与那个孩子对峙,就跑到他妈妈那里哭。没想到,他妈妈劈头盖脸反而把他骂了一顿:“哭什么哭!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呀!哭能解决问题吗?”妈妈的话音还没落,我看到小男孩突然像疯了一样在地上打滚,瘦小的身体重重地撞向游乐场的游乐设施。他妈妈一下子吓坏了,她没有想到,孩子的反应那么大。过了很久,那个小男孩才愿意安静待在他妈妈的怀里。
  面对一些会故意伤害别人的“坏孩子”,父母要做的不仅是保护孩子的身体,还要保护他们的情绪不受伤害。
  也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被打之后,总是习惯性地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他们很有可能带着很大的情绪,当他们无法忍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他打我,我就要打他”时,父母则需要蹲下来跟孩子好好沟通。首先,你要理解他的感受,承认他当时很生气、很委屈,告诉他有这些情绪很正常,即便是大人,被人打也会有这样的情绪。当情绪得到被承认和理解后,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强烈的安全感,更愿意跟父母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然而,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决定,不妨先静下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问问他想怎么做,或者下一次再遇到这种事情时,是不是可以采取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Mamimate小结
  理解孩子,跟孩子沟通,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说出此时他内心的需求与决定,必要的时候,跟孩子一起想办法,一起做。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得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