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暗调子处理方法和画面特点

 初学者OOOO 2019-07-18
    我们知道.东方人在体型和结构特征上与西方人有很大的区别。概括起来讲.西方人在体型结构上起伏较大,体感强;东方人则较平.结构的起伏不似西方人那么明显。我们的人像模特大多为东方人,认识这个差异对于准确地表现写生对象十分重要画石膏像时可以充分利用光影来造型.往往整体的亮部、暗部一分,大的结构关系便能出来;具体五官等的塑造也是如此(可以通过明确的明暗交界线把握形体的转折关系)。但是,真人头像的写生便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它不像石膏像有一条大的、明确的明暗交界线来划分亮部和暗部;其次,即使我们可以用一些所学的解剖知识和石膏像写生的经验.叫确明暗交界线大概在什么位置,也不能像画石膏像那样处理.因为真人头像的形体转折要微妙得多,固有色叉非常复杂.应该说,所有这些与石膏像写生的不同处,都可以视作是真人头像写生的难点当然,真人写生也并非与石膏像写生全无联系,实际上从某种意义卜说,石膏像的写生正是为解决这些难点而作的前期工作  图30至图38是一组人像写生,我们主要学习作者如何利用光影对形体(包括头骨、五官等)进行概括和强化处理,使其既具有石膏像一股明确的块面分析,又有真人头像的许多柔和微妙之处,同时,这几件作品在光源的选择上有侧光、顶光、平光和逆光,学习时应往意研究各种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明暗调子处理方法和画面特点。

    同样,在以明暗调子为主的头像素描中,并不排斥对线条的使用,尤其在短期作业中,线条更能便捷地交代结构。至于运用调子表达形体.应体现出一种抚摸意识.调子由形体的暗部向灰部、亮部一层层地推进包裹.如图中的左颧弓处。

  图中是两件静物写生作品。静物写生尤其需要重视质感的表现,如图.作者在布纹和玻璃器皿的质感表现上有值得借鉴之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作者表现固有色以及丰富的中间调子的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