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Davil_Wong 2019-07-18

夏天是白茶狂欢的季节,不久前陈老师有一场直播就是专讲白茶 , 在那场直播里有一个问题很是引起注意:“怎么分辨做旧茶?”

看来哪怕识茶之多如茶香记的茶友们也难免会掉入一些不良茶商精心布置的陷阱里面,那么到底怎么分辨粗制茶?做旧茶?以及变质茶?

今天这篇就带大家详解一下

粗制茶--最具欺骗性

粗制茶,简单来讲就是加工了一半茶,只做了萎凋处理,没有经过烘干来达到国标要求的水分。

但因白茶的制作工艺本身就简单,加之随着其热度的逐年上升,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为了节省工时,就会减掉烘干这道工序,从而抢占春茶热的头把交椅。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精制白茶必有烘干这一道流程

其实刚加工出来的粗制茶,香气并不赖,所以很具迷惑性,以至于不少茶友都容易上当,不禁纷纷掏腰包大批量存货,还抱着三年后“解封”的美好期盼。

但不好意思,如果是粗制茶的话用不着三年,不出三个月,香气便会大幅度下降,半年后香气则会完全消失,青味明显,汤水寡淡,毫香花香更是消失殆尽,完全不见初识时清鲜淳爽的口感。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那么如何辨别粗制茶?

一般来说,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就是测试含水量,但想来大多数茶友家都少有专业测试水分的仪器,那么筛选粗制茶,便得仔细观察,上手抚摸感受一番了。

首先经过炭火烘干的白茶,它的叶片是较为紧绷的,色泽偏深绿,同时芽尖锋利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而粗制茶因含水量较高,所以它的叶片比之精制茶会更舒展、宽大,颜色上也偏向黄绿浅绿。

再轻轻感受叶片的质感,正常白茶触手是干燥的,茶梗能够被轻易折断,叶片轻轻一捻就碎。粗制茶手感比精制茶更软,轻捻叶片也很难粉碎。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精制白茶

若可以试茶,更能从冲泡次数,感受到粗制茶和正常白茶之间的差距。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做旧茶-存茶室中典型的害群之马

如果说粗制茶只是偷工减料的话,那做旧茶就是彻底的“坑蒙拐骗”了。

因为做旧茶不但茶汤清稀毫无滋味口感可言,并且,做旧工艺很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危害健康。

其实不论是粗制茶还是做旧茶说穿了都逃不过利益二字,尤其是老白茶的名声远扬之后,攀亲附贵的假亲戚更是多了不少,像是某宝上99一饼还包邮的十年老白茶,真正懂白茶的朋友,大抵看到这个价格就已然明白了这茶的不靠谱,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茶圈还是很适用的。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所以辨别是否是货真价实的老白茶,首要看价钱,一般打着8年以上老白茶名号价格又出奇便宜的那么99%都是做旧茶没跑了。

再者就是看“颜值”了。

做旧老白茶,经过或渥堆或高温烘干的手段,它们的外表是气味统一的深、灰、黑,看起来就像是一团黑炭,色调上十分统一,全然没有正常老白茶陈化后的色彩变化。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正常陈化的老白茶

其次可以闻香、尝茶汤

做旧的老白茶,细闻会有渥堆带来的酵味,以及高温烤干后残余的烟熏气,丝毫没有自然陈化的老白茶,自带的药香或是陈香。

而做旧茶的茶汤,则单薄并且茶香微弱,带着一种生涩的口感不说,还伴有有明显的发酵味。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精制白茶的茶汤澄澈而透亮

最后再看叶底,做旧茶叶底因经历了高温和渥堆摧残已然十分脆弱,在沸水冲泡之下更是加速了它们的寿命,使之叶片轻轻一搓就溃烂,这种一看便知是做旧茶的手笔。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精制白茶的叶底柔软、有弹性

变质茶-多数都是储存不当

如果说前两种都是有意为之,那么变质茶就是无心之失了。

因为将自己将白茶存到变质,是每一位茶友都不愿见到的悲剧。

最好的结果当然就是一开始便做好一系列的避光、避高温、避湿、避异味工作,防止发生霉变,只待时间一到,一尝其转化后的美好滋味。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但若是悲剧已经发生,只有及时悬崖勒马,才能挽救剩下的茶叶。

那么如何可以查验一款白茶是否有变质的迹象?

闻其香

如果是储存得当的白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会愈发馥郁,药香夹杂着陈香,细嗅还会有淡淡谷物香气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但注意一旦发现其香气开始变弱,便是茶叶开始霉变的信号了。

若是此时的茶香还未有怪味生出,定要仔细检查存茶室内条件,看是否需要将茶叶转移位置,并重新谨慎包装,也许还能一救。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保存良好的老白茶

而若是一打开包装,迎面就是水汽、酸味、霉味交织,这时的白茶基本已经无药可医,及时抛弃为妙。

存茶的理由有许多种,终极理由不外乎想喝杯好茶,可如果说茶本身就有问题的话,那么是怎么“存”都存不好的。

而如果本身是已经入了难得的好茶,定是要给自己的宝贝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好好存放,这样存茶室成为真正的“宝藏之地”当指日可待。

存白茶前,这三个“坑”必须填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