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符合学科实际,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关注教育思想的引领,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教学过程,淡化教学结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一定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优化教学方法为中心,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科学引导,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教学过程以灌输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成为强制灌输的工具,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乐趣,没有激情,这样的教学,枯燥而低效,学生的个性品质,思维能力被扼杀殆尽。新课改解放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落实新课改精神的主要任务。例如,关于原电池一节,传统教学方法是以铜锌二块金属片作为电极,以硫酸为介质,以灵敏电流计构成闭合回路,来演示电流的产生。这样的教学思路,作为一节理论性很强的新授课来说,会使许多同学感觉枯燥、高深而望而生畏。在授课中,如果老师通过音乐片段、若干番茄或者柠檬(学生课前准备)铜锌金属片串联成闭合回路,从原材料的准备到产生闪烁的灯光、悦耳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快乐的学习化学,兴趣更浓,效果更佳佳,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自我提高过程,化学实验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发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内驱力,教会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喜悦感。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显著提高,实践能力的提高又会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 实践表明,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改教育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让学生自己灵活选择与运用材料,自己动手,相互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斧正,逐渐就会学会由表象深入到本质,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认知的冲突中,在激烈的争论思辨中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真正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科情,保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提高。 例如,在氯化铵溶液的离子浓度分析上,先请学生告诉老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告知老师这些微粒的出处,用对应的方程式表示出来(NH4ClNH4++Cl-)①(H2O H++OH-)② 接下来请同学们说明这两个方程式在电离程度上的差异,最后要求他们结合所有的这些问题给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这样做表面看起来繁复,但在描述碳酸氢钠溶液中的部分微粒排序这个较难的知识内容中收到了不同寻常的教学效果,通过创新的导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科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行积极引导,积极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思辨、开展课堂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学生实验探究,逻辑分析,快乐而高效的学习过程。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变接受式学习为创造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思维品质。 充分运用教心学理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寻找解题的多样化途径,通过长期训练,必然能唤醒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与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多布置一些经典试题,让学生自己去思、去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例:有Na2CO3、NaCl、NaBr、KI四种无色溶液,如何鉴别?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案。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鉴别物质的方法,能根据四种物质的特性,设计不同方案。经过教师汇总,可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通过列举一个体育循环赛程序的编制例子加以启发,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是:都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特性,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的原理实行了一次正迁移。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不要急而求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通过时间来证明的,需要时间上的磨练。要多思考,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效果。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