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烟尘中的琥珀 文/刘晓平 敦煌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古代文明史中,就好比一枚闪亮着光芒的琥珀,其诱人的魅力不因历史的久远而褪色,也不因大漠烟尘而湮灭。她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她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尤其是她的自然生态面貌及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的历史地位。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西行大漠之旅最令人荡气回肠的一站。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敦煌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无数的刀光剑影中,幻影般印证着一个个历史王朝的生生灭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敦煌是民族融合和民族交流的发展地,她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可以说,敦煌的历史演变发展,同中华民族历史演变发展相一致,既有自身的普遍性,又有其自己的独特性。中原王朝巩固发展时,敦煌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事业也蓬勃发展,成为东西方交流融会贯通及东进西出 的桥梁和纽带。中原王朝衰落时,敦煌要么为少数民族所统治,要么成为中原人民和文生儒士逃避战祸的“福地”。神州大地,有一个敦煌是中华之幸! 敦煌地域面积仅31200平方公里,但她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却曾有过特殊的历史贡献。敦煌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至今折射着历史的夺目光辉,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圣地,她亦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增添了光彩。正因为如此,敦煌莫高窟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莫高窟在东出敦煌市20多公里的一座山崖下,由沙石土混合而成的崖壁长16000米,排列着从北魏到元代的492个洞窟。在这些洞窟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佛像和飞天。每个窟都有一尊高大的彩塑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形态端庄,栩栩如生;在492个石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达4500多个,个个长裙飘曳,彩带飞舞,绕廊宇穿楼阁,凌空飞翔,流云轻飘生风,鲜花飞旋吐艳。当然,壁画的舞台上,婀娜多姿的舞伎,举臂提腿,反弹琵琶的形象也是令人难忘的。 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可以说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美绝伦的45000多平方米壁画,形象逼真的2400余尊彩塑,将1600余年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形态,以艺术的手法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是,在整个敦煌艺术的浏览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一页页屈辱的历史。历史上,英、法、俄、美、日等强盗,居然都曾在敦煌盗过宝。在335窟和320窟,至今还留下了美国强盗华尔纳粘剥壁画的痕迹。为此,我在为精深的敦煌艺术感叹之余,心也一直在隐隐作痛。 莫高窟是敦煌艺术的宝库,鸣沙山和月牙泉则是敦煌的自然奇观。这一流沙与清泉共生的神秘组合,让人见了不能不为之感叹,感叹她的神秘与苍凉,感叹她的奇巧与犷美。然而,没有去过鸣沙山的诗人吴旻能凭一张照片写出一番诗意: “是谁,在山的那一边/鸣鸣吹响埙的幽婉/让千年的风沙撒落一地/恍若隔世的呢喃/太满的思念/自古铜色肌肤渗出/已凝结成晶/堆积成浩浩沙山/草一样的碧绿和情思痴长着/天一样湛蓝的情怀渴盼着/胸中那溶溶回荡的歌哟/莫不是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呼唤/月牙泉一样美好的人儿哟/什么时候打马踏沙而来/再续一段旷世奇缘?” 我为诗人的情怀感动,但我的眼里只有苍茫。也许,没有经历过才是幸福的。与鸣沙山、月牙泉自然奇观媲美的还有敦煌的雅丹魔鬼城,这座风蚀地貌的古城堡我没去过,不好遐想。但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共生共存,据说是风把沙刮起作离心运动,这才是沙不掩泉的奥秘。 在游历敦煌的两次体验中,我总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鸣沙山、月牙泉和雅丹魔鬼城,作为自然的奇观,它们是难得的景观,但它们只能是敦煌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亮点。而莫高窟却不同,她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她几乎可以代表敦煌的全部,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艺术瑰宝。 因此,每次我对敦煌的探询和思考,大多停留在莫高窟这些石窟里。首窟至今已有1630余年的历史,据说,在公元336年(前秦建元二年),一位名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此,正值黄昏之时,太阳滚动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他的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奇景,对面的三危山一派金光灿烂,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乐尊被这奇景眩惑了,他认定这就是一块圣地,于是他开凿了第一个石窟。其实,信仰佛教和开窟造像是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一种表现形式。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僧侣、使者的这种宗教迷信感更为强烈,他们怀着对西去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恐惧,供养神灵佛祖,捐钱造窟塑像于西去的起点敦煌,以祈求平安和保佑。当地的平民百姓则希望丰年长久和平安永存,便也加入到了开窟造像的行列中来。于是,便有了敦煌艺术的辉煌。 莫高窟的诞生还得益于宕泉河,有了宕泉河才有这鸣沙山东麓下的断崖,而莫高窟就开造于这断崖上。在断崖上举目四望,四周都是荒凉的沙漠,只有莫高窟这片小小的绿洲点缀着这荒凉的大漠。以前记叙中的宕泉河踪迹全无了,现在只剩下了一条细流,从石窟南方曲曲折折地浸过了莫高窟下的低洼,然后潜入了沙碛之中。有了这宕泉河,也就构成了崖上和崖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崖上是黄沙一片,满目荒凉,沙尘飞扬;崖下则是绿树成荫,清泉萦回,牛羊成群。而错落在灰色崖壁上的石窟群,则彩画纷披,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丛中。这一千多年的历史积累,则在此闪射着历史艺术辉煌! 我两次游敦煌,总想给敦煌找一个比喻,说她是一枚古文明历史闪亮着光芒的琥珀也好,说是一颗大漠烟尘中耀眼的明珠也好,我以为都是恰当的。但是,敦煌只能有一个。一个敦煌,足以让历史现出一片亮色;一个敦煌,足以让世界为之惊诧! 刘晓平,原名刘小平,笔名村童。1960年生,湖南隆回人。现任张家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省作协理事、省文联委员,系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主席。 |
|
来自: 昵称3222980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