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敦煌       作者: 寅公

 江山携手 2018-09-08

                梦回敦煌

              ——情归西部之二十九

                                        作者: 寅公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去敦煌是盛着满心故事的。
    敦煌,梦幻般的城市。它虽实实在在,但却又扑朔迷离;它虽置身荒漠,但却包容万千;它虽为弹丸小城,却维系着无数人无数的梦想……

    这是一个让多少人为之朝思梦想的地方,这是一片历经了汉风唐雨洗礼、记载了太多历史荣辱的土地,历史的辉煌依然恩泽着今日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阳关和玉门关的烽燧、残垣,丝路古道的车辙、琴韵……使这里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圣地。

    在这里,莫高窟、月牙泉、阳关、玉门关恰如颗颗明珠般,点缀着茫茫大漠;飞天、舞伎、建筑、彩塑,一幅幅精美壁画、 佛和斑驳的影像,即使千年的风沙也难以掩盖它们的神韵,丝绸古道上的繁华要塞,佛教艺术的最高境界,大漠落日的悲怆凄美……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神往。这就是永远的敦煌。

    去敦煌的时候,曾不知多少次为它沉思默想,为它自叹绝妙,为它思接千载……

    走在丝绸之路上,车窗外始终是高天厚土,寂寥空旷。杳无人烟的单色路途,使人渐渐感到昏昏沉沉的,正好,神驰思来以久的渴望,任由倾泻封存心中沉寂多时的遥远记忆。

    想来心中所有的记忆,都是和梦中的景象缠绕交织的。车外的荒凉清亮,车内的心怀孤孓亦然。岁月轮回,眼前的一景一物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身处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此时我的内心却没有二十一世纪的感觉,似乎只有一种远古的历史情怀。在这条数十公里的戈壁丝绸之路上,时间、空间永远都是凝固的,寂寥的气氛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远古的永恒,那也是生命和宇宙的永恒!在这里,人们也许会感到寂寞,但在这宽广的时空里,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的!于是,在魂牵梦萦的记忆里,从敦煌沙路走来的驼铃声且近且远,从三威山岩壁下临摹而出的飞天图水墨且浓且淡。其实,在荒芜和寂寞面前,历史面纱背后的美丽在敦煌表现得犹为鲜亮。天女散花、反弹琵琶的飞天精灵,芸芸众生的仙女们,在我的眼前载歌载舞,且人人都给我留下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印象。走近敦煌,就是在慢慢走近历史,也是在慢慢走近曾经久远的梦境。

    在梦境之内,一幅是大漠古道走来的驼队,一幅是阳关三叠传过的凄婉箫声,再有一幅就是夕阳下嘉峪关烽火台袅袅上升的狼烟。敦煌始终在人的精神境界之外透着发黄的老照片的颜色。这里除了历史,故事依然。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在敦煌,更有许多人慨叹系之、悲欢系之、泣啼系之的故事。遥远而又神秘的敦煌,自从藏经洞的发现,它的辉煌又好像渐渐被人们从废墟中挖掘了出来,在西域大漠闪闪发光。那是一块国人曾经为之骄傲的经济、文化宝地。在敦煌,与月牙泉一样必去看的是莫高窟,敦煌的真正美丽,是因为它。它令多少朝拜者倾倒。而莫高窟的魅力是对懂得它、欣赏它的人的。与月牙泉相比,它太沉重,有些莫测高深。历史太久长,洞窟太多,在我感觉,虽然有历史,但很单调枯燥。单调和枯燥得就像讲解员一次又一次地不断重复着打开和锁上那些保护她的合金门一样。莫高窟是一本厚书,莫高窟是一门学问,必须有钻进去的人才看得懂。如果不是因为敦煌有闻名遐迩的莫高窟和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月牙泉,我想,此生我是没有理由来敦煌的。

    而现实就在你的眼帘之内,它会随着你的步履层层展开,大漠的沙路蜿蜒,莫高窟的雕塑巍然、壁画翩跹。向右望三危山,山色暗红、山石嶙峻;往后望鸣沙山,山势舒缓,黄沙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泽。这里被称为瀚海中的仙岛,沙漠中的绿洲;那密密层层的白杨树,在秋末冬初的的阳光下,闪发着一片耀眼的金黄,它掩映在异样的幽美和壮丽了。当你捧念着一份怀古的心绪去贴近眼前这现实的时候,你会发现诠释敦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眼帘去触摸这身前身后的一串串印迹。这些印迹能让你体会到可观可感的真切,让你在触摸中不自觉地加深怀古心绪,使你在看似平淡的夹缝中开启一块任由想象的驰骋空间。所以说,敦煌是一卷摆放整齐的历史书籍等你开阅的同时,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卷等你用自己的理解去品评描绘。尽管有美丽的飞天。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所有的历史和神话传说都应该从莫高窟的那座峭壁开始。大概,在一个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傍晚,一个云游和尚,站在三威山下无意一瞥,突见万道金光,与鸣沙山头的晚霞相映,只觉得眼前彩云飘飘、耳际仙乐飘飘,如临西方圣地。就是这万道霞光,成就了莫高窟一世的繁华风韵。这之间,就在那座沙漠尽头的三威山峭壁之上,大泉河谷干涸的河道旁,雕筑起了成百上千个寄存精神嘱望的洞窟。一座连着一座,一层挨着一层,从秦汉一路铺陈到封建王朝的消尽。于是,这一路刻出的辉煌,深化了当年云游和尚挖凿它的激情,鲜活了成千上万个到这里留存寄托的心灵。千年一梦,今日的莫高窟成了万人景仰的地方。

    车进敦煌,带出漫天灰尘,这个闻名遐迩的小城到处弥漫着尘土的气息。而就在这一刻,心下已经隔世。莫高窟里,时光剥蚀了诸神众佛鲜丽的容颜,但依然可见衣袂飘逸,风流潇洒。如果可以让我拂一拂那掩饰壁画的厚厚尘沙,重现千年前的流光溢彩,我想我一定会哭的。空气里有汉唐的味道,我听见了曲终独立敛芳尘的那个声音。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敦煌的博大精深承载于莫高窟的瑰奇之中。置身在敦煌这个艺术宫殿里,每一个洞窟都具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敦煌艺术的冲击力,首先来自那些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西北人不竭的激情。这激情在洞窟内就化为炽烈的色彩和飞动的线条,以及四壁和穹顶充满动感的形象。比起中原壁画,敦煌壁画浓烈夺目,跃动飞腾;神佛也都富于表情,个个神采飞扬。有飘舞的飞天,安逸的天使,花香四溢的香音神,悠旋飞跃、反弹琵琶的舞伎。泥塑与石刻相比,可以更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丰富的表情,可以刻画出肌肤凝聚的力量。象菩萨的慈祥和丰腴,佛陀的严厉和呆板,力士刚健的肌腱上仿佛可以听到血在脉络里澎湃的声音。

    至于在敦煌的壁画上处处可见的飞天,则离不开西北人对他们头顶上那个无限高远的天空的想象。那里的天宇,比起中原内陆,辽阔又空旷,浩无际涯;在这里,佛教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被西北人发挥得美妙神奇,变化万端。连神佛飞翔的天空也被搬到洞窟里来,铺满窟顶;世界任何石窟的穹顶也没有敦煌这样灿烂华美,充满想象。

    每晚临睡时努力地记忆,最后只剩满眼乱飞的斑斓片断:壁顶一身飘逸的飞天,佛陀脸上一抹沉静的微笑,一个趺坐的姿态,一朵富丽的莲花,再加上那些经变、佛传故事的神秘,揉碎在沙漠荒凉的梦里。这里有神啊,也有民众的声音;是众生的俗世啊,也是梦的净土;是历史,也是活生生的现实。

    现在,在流年之后,这里不再喧闹。经过风洗铅华的莫高窟,在炽热的阳光下,庄严肃穆。它背后的三威山高然耸立,脚下的大泉河古道石锈斑驳,旁边的大漠沙海随风泛着层层波澜。而峭壁上的石窟壁画在风尘的裸露下消退了鲜亮的颜色,却在变数之外,那座座佛像的眼眸更加深邃,正和整个莫高窟一起,静静地守望着千年的历史和走远的神话传说。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我望着四面的漫天黄沙与戈壁,惊诧于前人的伟大,这座艺术宝库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用他们的心和血凝成的,它形成的过程,就象这片绿洲之外的沙漠,多少年的风沙弥漫才铺成这大漠茫茫。

    我曾在东部西望莫高窟,那是一个梦想。现在,我走进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终于走过敦煌沙路,绘过飞天图了,似在梦乡。该踏上返程的路途了,正是夜晚。

    揖别敦煌,我也是匆匆过客。走过的路,风很快抹掉,抹掉的不仅是路,还有路上的我。我没有听到秋晖下鸣沙的鸣响,也没有幽怨羌笛送我西行;几围枯木,寒鸦噪秋,这情景倒真让人品味到肠断天涯的滋味。

    深夜,我独自伫立在车窗内,当整个世界静寂得只能聆听脚下的车轨相碰和头顶的圆月行走的声音的时候,我已在阳关之外。看高悬半空的皓月,看星点在蔚蓝的苍穹之下浅笑,看所目之及的大地和天际交接之内的开阔旷远。

    阳关之内,记忆中一曲离别之乐即将弹唱,一桌离别之席即将开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之外,心迹茕孓的我,有如当年的诗人,心中的故人身影渐忆渐远,跟随着一路从大漠走来的驼队,最后消失在尘封历史的戈壁滩。心中的故事如缕似烟,飘散在梦境中走过的敦煌沙路,描绘过的飞天画卷……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一个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思絮已不由飞往其间。我思念敦煌,无论是莫高窟,还是鸣沙山,都给我以美的震撼。我期望这绿洲中的小城永远美丽,让飞天永远潇洒的飞舞,让月牙泉与鸣沙山永久相伴。敦煌游历的一切深深印在记忆的深处,时不时地搅扰我平静地梦乡。

    午夜,万籁俱静,一切都睡在甜美的沉寂里。梦中此刻,我的梦乡却一片灿然。明媚的阳光正遍洒在三危山上,万道金光将鸣沙山的断崖映照得金碧辉煌,无数衣袂飘飘的飞天,在高远的天空上反弹琵琶演奏着铮铮的梵音,余音飘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缭绕,还有纯净的花香随着飞天散下的花朵弥漫在宇宙的四方。我深深地醉了,醉在大乘佛教精深博大地禅宗里,醉在上千年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中。

    午夜的星星在一明一暗地闪烁,我已经分不清此刻是在梦里梦外。就让我醉在梦中吧!

    那夜,聆听过阵阵驼铃的一轮清月陪我一路,始终高悬……

    

    2006年3月22日
 
梦回敦煌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