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氏家训

 广东黄汉光 2019-07-19

黄氏家训:齐家立德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处事远小人,修身戒恼怒,无嗣宗业毁。父母恩,深似海,终生大孝。同根生,莫相煎,团结共勉。慎婚姻,重品德,咸宜配择。共楼居,休猜忌,宽仁慈厚。早读书,晚习作,恒可医愚。严教子,莫宠溺,礼教可风。为人善,不势欺,天必佑之。能受苦,志远大,吃亏何妨。祖上在梨坪,休迁门户、永保田产、建祠修谱、端俗睦邻,万世莫违。箴言具在,门楣高悬,朝夕诵颂。子孙倘败家风,当鸣鼓攻之。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伦纲常的重要支点。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百善孝为先”。孝之不存,忠无可依。历史上黄氏就忠孝辈出,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黄氏就占了两名,即黄香和黄庭坚。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三字经》中亦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北宋大文豪、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史称为天性笃孝,笃信佛教,亦慕道教,平素事亲至孝,即使后来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不但嘘寒问暖,亲侍汤药,还经常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其孝行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世作诗为颂,诗曰:“贵显天下闻。平生孝事亲。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

黄香和黄庭坚的“孝”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黄氏宗族更是把孝当作传家之宝,代代相承不绝。千百年来孝悌始终是黄氏的优良传统,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黄氏子孙推崇。黄氏家训中的“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行为上,对培养塑造黄氏后裔的道德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黄香之子黄琼,首定“孝悌”为黄氏家教。在多种黄氏家训、族谱中都突出“孝”的地位,将“孝”作为家训、族规的重要内容。《黄氏家训十五则》第一条“敦孝悌”:孝悌为百行之道,凡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不可忍灭天性,吾族香公纯孝,为继远祖美德,兹惟望吾族子孙,宜敦孝悌于家。”《黄氏家训十二条》第一条“训孝”:自古司徒掌教,首在明伦,而明伦之教,必以孝行为先。帝王统天下为一家,故以孝治天下。而其教为甚宏,庶民联一族为一家,故当孝训一族,而其教可遍及圣经,贤传言孝者,众人所熟听。考先代颖考公,秉性淳厚,以至孝闻,身为宰辅,尊养并至。南北朝,琦公事母棒檄逮存,终养后即隐居不仕,二公之孝思,可谓笃而且切矣!凡我同族讲孝者,当以是为标准。”

  随着孝文化的发展,“孝”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内涵上,孝由养亲而敬亲,由敬亲而乐亲。在外延上孝由家庭私德逐渐扩展到国家和社会,演变成一种社会公德。黄氏以孝传家,对孝的弘扬完善,是黄氏一贯的传统,保证了黄氏家族的兴旺发达,至今仍有深远意义。

  回首黄氏四千余年的发展史中,地位最尊、财丁最旺、英才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族,那就是江夏黄氏。黄香和黄庭坚都出自江夏黄氏,黄香还是江夏黄氏的大始祖。据历史文献记载,春秋时黄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后裔以国为姓,一部分留在黄国故地,大部分则背井离乡,其中一支迁至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后来在历史的迁徙中,又迁往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后裔发展成“万派朝宗江夏黄”最著名的江夏黄氏,当然江夏《黄氏家训》也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家训。

  漫长的岁月长河,时代迁流发展变化,黄氏家训在流传与发展中,不断更新演义,但在黄氏家训中,“孝父母”、“敦孝友”依旧是列为黄氏各家训之首,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今记载的黄氏家训有80多个版本,《黄氏家训十五则》,《黄氏家训十二条》、《黄庭坚诫子家训》《潮汕黄氏家训》、《武缘黄氏家训》都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

  中华家训别有智慧!家训不仅是每个姓氏族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珍贵精神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