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书协里写丑书的多?

 kenu 2019-07-19

关于“丑书”,网上有很多说法,凡是不喜欢的作品,一律命之丑书,棒杀之。更有人评出十大丑书,王镛、石开、刘云泉等“光荣”入选。

王 镛 书法

笔者混迹书法圈10余年,体制内的中国书协、各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有接触,体制外的草根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有接触;听闻过差额选举时,本不在名单上的某理事差点当选副主席的传闻,也目睹过江湖书法家口衔毛笔街头卖艺的情景。下面就丑书说一下我的观点,欢迎拍砖。

刘云泉 书法

先谈点题外话。歌曲大家都爱听,歌曲种类很多,有民歌,有流行歌曲,有摇滚,有民谣,有爵士等。唱法上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你想听的别人不一定爱听,你想听别人也不能不让你不听。再看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有爱看小生的,有爱看花旦的,也有很多人喜欢丑角。一部戏里若是没有一个插科打诨的丑角,这部戏就不活了。

邵岩 白发老农如鹤立

好了,说回来,书法字体上有篆隶楷行草,形式上有条幅、中堂、横披、扇面,书法界有几幅“丑书”又何妨,权当菜品中的调料,酸甜咸辣麻,任君选择。不喜欢的作品我们大可不看。这是第一个观点,允许丑书存在。

郑板桥的书法是不是也是丑书 《歌谣轴》 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二个观点,是否丑书不要急着下结论。史上有人曾说颜真卿是丑书之祖,说这话的人是米芾老先生,他认为颜字颠覆了二王楷书的法度,原话是“颜柳挑踢”。这话对否先且不论,我们说一种书法的风格要从长远上看,可能几年、几十年不够,放个几百年、上千年,若是还能流传,那说明我们当初说的丑书是错误的,或者说当时我们的认识水平不够。时间是把杀猪刀,美丑交与时间去检验,说不定人家又开创了一个时代呢。

金农的漆书也很多丑

第三个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认识的一律认为是丑书。想起春晚小品《招聘》里的一句台词: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个字。说这话的人是个神经病。很多作品我们不理解,也许是我们看的少,欣赏水平不够,人家很可能是有来历的,所以不要一看到不喜欢、不顺眼的书法就一概认为是丑书。十多年前有位书法家,因长期生活在日本,见到一张流失在日本的古帖,此帖在国内知之者甚少。他苦心临习此帖,终一举成名,现在广州生活得很好。

清朝隶书大家陈鸿寿

说到最后,忽然意识到个问题,文中提到口衔毛笔一事,特作说明,并非所有口衔毛笔的书法家都是江湖书法家,福建书法家张文佑先生自小犯病,失去双手,只能以口作书。文佑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研楷、行、草、隶,尤以小楷取法魏晋而独具一格。在此算是替文佑先生作一宣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