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少深度阅读能力, 读多少书都是无用功, 如何引导孩子深度阅读?

 湖南周慎 2019-07-19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向也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由此可见,读书阅读是有多么重要。作为家长,自然也明白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孩子缺乏深度阅读能力时,不管读多少书,哪怕千本万本,也都是无用功罢了。

何出此言呢?先来看个例子吧!

昭昭家里有个偌大的“藏书阁”(书房),爸爸妈妈为了培养昭昭的阅读能力,给他买了很多书籍。有古典书,外国书,就连四大名著都有。

爸爸妈妈的心思很简单,无非就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多读书来明智,进而增长见识。可是,他们的想法真的能达成吗?昭昭为了完成妈妈的硬性任务,每天逼着自己学习,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他根本没有学得多少东西,所谓的阅读能力,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等到写作文时,昭昭还是会因为没有题材而伤脑筋。那么,妈妈爸爸费心建造的这座“藏书阁”,意义究竟何在呢?

虽说阅读十分重要,而家长们也十分重视阅读,但有些孩子读书时却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缺乏深度阅读的能力。那么,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02.为什么说有些孩子会缺少深度阅读能力呢?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诚然,伴随着应试教育的开展,很多家长在鼓励孩子阅读时也会用这一套。例如,今天必须读完几本书,每个月必须写完多少读书笔记等等,这些看起来很有计划性,也很有纲领性,在短期内的确也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家长给孩子规定一些硬性任务,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阅读,带上枷锁跳舞,他又怎能“跳”得好呢?

有很多书籍十分拗口,里面的内容也十分生僻,很多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为了寻找阅读刺激点而忽略那些读不懂的篇目,直追结尾。

其实,书籍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有从头读到尾才能领略其中精髓,进而明白其中意旨。倘若只是为了追结局而读书,就完全泯灭了主题,也就没有什么阅读趣味可言了。而且,在孩子一味追求结果的过程中,缺乏深度阅读,他所得到的知识也只是片面的浮华掠影罢了。

孩子在阅读前难以形成完整的框架。要知道,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框架也是必须要构建的。孩子在阅读前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框架,否则就很难对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有很多孩子在阅读前一点准备也不做,导致在阅读后家长问他问题他也答不出来。故事讲的什么?主人公遇到哪些困难了?孩子如丈人和尚一般摸不到头脑。并不是因为他没看,而是因为他没有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在阅读前只有做好准备,列好框架,孩子才能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所得到的收益也会更大。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忽略了这一点,也就丧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例外。尝试做深度阅读,从不同侧面来挖掘书籍的实质内涵,如一个匠人一般,耐心细心的钻研书籍,也许孩子得到的收获会使人大吃一惊。家长在旁施以鼓励和支持,并投以帮助和引导,结果或许就会不一样。

那么,您的孩子热爱阅读吗?他有没有深度阅读的能力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