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翻译家楼适夷早年在东京留学时逛旧书店,看到有本英国作者维代尔的书《富兰达斯的狗》,因当时自己比较喜欢这类伤感的作品,便将此书翻译了交儿童书局,书局老板张一渠改书名为《穷儿苦狗记》出版。从1932年到1947年间竟印了12版,算是畅销书了。 楼适夷1984年9月26日写给陈梦熊信中回忆此事: “张一渠是我同乡一个小学教员,跑到上海活动,颇有办法,拉些股本办起儿童书局,居然搞得很发达,还结交一些有力人士,后来请潘公展当董事长,出版物好像没有在政治上反动的东西。常约我给译点书,交稿付费,待遇较高,一个时期,生活颇得帮助。” “儿童书局解放前规模已较大,有各地分局,从弟楼炜春,离天马后,当过长沙分局经理,至大火前止。上海解放张一渠因有潘公展关系,很恐慌,曾来香港找我,(49春)要去台湾,我劝阻之,后来听说一直在香港做生意,近况不知。” 由此看来因生计原因,楼适夷一度同这家出版社关系还相当密切。 儿童书局是我国首家以出版儿童读物为主的出版社,在民国时期的出版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陈伯吹则对于陈梦熊关于儿童书局的咨询回答得更为详尽,此信写于1988年12月3日晚。 “儿童书局创立于1932年,先设立在浙江南路;两年后因营业发展,出版图书畅销,迁移至福州路(福建东路首)新址。创办人为绍兴张一渠,能书善画,系周作人在中学任教职时的学生;得其有雷××匡扶,营业蒸蒸日上。曾余教育家陶行知、科学家丁柱中先生合作,出版‘儿童科学百科丛书’;又得陈鹤琴先生协助,出版小学课本及读物,在上海新书店中为后起之秀。1934年春,聘陈伯吹为编辑部主任,编辑有黄一德、蒋衡、梁士杰,画家有汪岳云等;1936年戴白韬(当时用白桃名)一度在编辑部任职,直至八·一三抗战爆发离去。 抗战胜利后,经济陷入困境,编辑人员亦星散,又因经营小学教科书,资金搁浅,被迫加入官僚资本,以致解放后成为军管会下的企业。1952年,与商务、中华、大东等书局合并组成少年儿童出版社。” 原来陈伯吹当年负责过儿童书局的编辑部。作为当事人的他,这些回忆还是很有史料价值的。不过他的记忆还是有一些误差,比如现已查知儿童书局成立的年份应该是1930年,又那套与陶行知、丁柱中合作的丛书名应为“儿童科学丛书”。 关于儿童书局的创办人张一渠,从现在可查的资料来看,他不仅是个颇有能力的出版家,而且是个艺术家,善书画,通金石,可惜如今存世的他的艺术作品,已经一纸难求了。 专注藏书文化19年 |
|
来自: 星河岁月 > 《读书藏书,书人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