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市场】清末民初,寺里开始逐渐出租寺产,各个承租者的用途五花八门;各行各业会聚于此,白塔寺成为京城的繁华闹市。寺内的头院,东侧就是卖山货、日杂品的地方。 【胡同居民】二院东侧售卖玩具、衣服、洋袜子、鞋帽、假头发、梳头篦子、绒花绢花、化妆品、花样子等等。六十年代,庙会、摊点均被新型商场取代。白塔寺山门也已成为副食品商场。 【琉璃厂地区小吃部】清朝顺治年间,清廷实施满汉分城,汉族官民被移至北京外城居住。琉璃厂所处的位置在外城西部,很多汉族官员就住在此地区;还有各地的会馆陆续建在了附近。 【幼儿园】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章继诗、章宗祥、陈彦庵等创建了京师第一蒙养院,用来启蒙、养育幼儿; 【紫禁城护城河】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紫禁城垣上的角楼建成。它与城门楼、城垣、护城河等均为宫城的防卫设施。护城河源自玉泉山,经北海流入; 【祖孙二人】建国后,紫禁城护城河曾多次修建;七十年代末期,在金水河的河底进行了方砖铺砌;八十年代中期,除近十九公里的河道被改为暗沟外,绝大多数河道被改造成景观河道。 【大白菜摊点】旧时的京城,进入冬季就会随处可见销售大白菜的摊点。冬储大白菜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垒起一层层能透气的白菜垛;最后,用旧毯被把菜垛包好,随吃随取。 【炒大白菜】那时买大白菜需要凭票、排队购买,各个大白菜销售点的磅秤前,往往排着十几人、几十人、上百人的购买队伍;购买冬储大白菜这段时间,买菜曾是向工作单位请假的正当理由。 北京老照片,1957年-195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