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戴眼镜还是有文化的象征,特别是在上世纪,戴眼镜的多是读书人、学者,例如胡适、戴望舒、周作人、李大钊等。 ![]() 而如今,近视已经打上了全民的标签,2015年首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写道: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眼镜已经不再是有文化的象征,它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必需品。 ![]() 但是,如果你认为近视不过是配副眼镜的事儿,那可就真是小看它了! 近视大多归结于4个原因 长期近距离用眼 当我们由远看近时,随着目标的移近,双眼需要发生三个动作——集合、调节、缩瞳才能将物体反射的光线呈现在视网膜上。当眼睛长期、持续看近时,肌肉需要长期持续收缩,时间一久眼睛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近视。 父母近视遗传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那么下一代近视的概率会比较高。 缺乏户外运动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户外的光线能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而这种物质反过来能阻止眼球在发育阶段被拉长。因此,如果缺乏户外活动,就很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及发展。 饮食不合理 调查显示,近视儿童多有偏食的习惯,不食乳酪、鱼、牛奶、蛋与肉等食品,且缺钙、锌和铬等元素。由于经常偏食或挑食,造成营养不能供给身体和眼睛生长的需要,导致近视眼发生。 6个异常表现是近视的先兆 ![]() 喜欢眯眼看东西 斜眼看东西 频繁眨眼 经常拉扯眼角 经常揉眼睛 经常皱眉 上述行为因为眼睛看不清东西,通过眯眼、皱眉、眨眼、斜眼的方式,压迫睫状肌,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使眼睛能够看清,揉眼则是过度压迫睫状肌后,眼睛疲劳的结果。这些表现会加速近视的发展,一旦出现,应立刻进行屈光检查、即使配镜。 ![]() 近视带来的4种并发症 青光眼 近视患者因为眼轴拉长,视网膜内部的视神经节细胞层相对被拉扯,压力耐受度降低,即使眼压正常,但也会造成视神经伤害而导致视野缺损。 白内障 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变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 黄斑病变 近视患者因为眼轴拉长,视网膜、脉络膜长期处在拉扯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退化,尤其是视网膜黄斑部位退化严重,造成各种黄斑病变如黄斑劈裂。 视网膜脱落 据数据显示,临床上大部分视网膜患者都伴有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只有高度近视才会发生这些眼病,各种程度的近视都可能发生,但其风险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因此,建议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每年前往专业眼科医院做一次散瞳检查眼底。 ![]() 高度近视,这些就不要做了 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因眼轴变长改变了眼球的内部环境,此时若受到外部压力,容易造成以上4种继发病的发生,所以,如果你近视度数超过600度,这些事就不要做了: 1.高强度用眼,例如通宵刷剧、打游戏; 2.极限运动,例如坐过山车、玩跳水、蹦极; 3.准妈妈避免提拉重物、不要长时间弯腰低头; 4.配戴隐形眼镜; ![]() 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先天性因素无法改变,不过,我们还可以选择改变后天因素来预防近视或减慢近视加深的速度,积极地采取近视防控措施。 ①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希小玛在上文已经说到,户外的光线能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而这种物质反过来能阻止眼球在发育阶段被拉长。因此,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及发展,青少年每天至少要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活动。 ② 尽量避免近距离过度用眼 家长应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孩子读书学习时,应当采用合理的坐姿,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身体离桌边一拳远,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不仅能看清文字,也能保护眼睛。 在使用电脑时,应注意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至少保持80厘米。每使用电脑15分钟,应稍微休息一下,可以眺望远景15秒,放松眼睛肌肉,让眼睛得到定期休息。 ③ 避免在光线昏暗处工作学习 看东西时要保证光线明亮,才能让眼睛更好地视物。要避免在光线昏暗的地方工作学习。书桌前使用的台灯应选择护眼台灯,学习时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④ 定期检查,及早防治 青少年要定期检查眼部情况,做到更好地预防近视。如果在发育期间,孩子已经患有近视,则需要配戴眼镜,并且度数要配足,从而防止近视加深过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