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达,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镇。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西北部腹地,面积481平方公里,人口三万六千八百多人(2011)。它诞生于古罗马时代,发展于摩尔人侵入时代。
据说三千多年前兵荒马乱的时代,有几个到处流浪或者被追杀的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七百五十公尺的峭壁,发现这里水流丰沛,植被茂盛,更兼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很适合安家过日子,于是在这里安营扎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
最早的房子一扎根,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发芽、生长、抽条、分枝,随后,剧院、教堂、街道依次蔓延整个山坡,最终长出一座繁荣的小镇。 龙达差不多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凯尔特人、古罗马人、摩尔人、西班牙人都在这里建立过他们的城市。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城市也在发展。原先那些拓荒者们选择、后来经过摩尔人发扬光大的埃尔塔霍峡谷东南面悬崖壁立、易守难攻的旧龙达不够用了,西班牙人征服了摩尔人收复城市后又在埃尔塔霍峡谷西北边修建了新龙达。
3000年后,有一位奥地利诗人勒内·马利亚·里尔克站在龙达的悬崖上这样说:“我一直在流浪,寻找梦中的城市,终于在龙达找到了。”我不知道当年龙达的拓荒者们是不是有和里尔克同样的心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把龙达当成了他们的梦中之地,一眼就看上了它。 可是,里尔克会不会像第一批到达龙达的人们一样在这里安营扎寨就很难说了,毕竟诗人都是不安分的。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 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 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 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 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人走出去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 仰对着天空,卧在花丛里。“ 但是,里尔克走了,“梦想之城”却留下了。在龙达,到处都可以看到“龙达,梦想之城”的㾗迹。
从停车场过来,最先进入眼帘的是龙达拉默塞修道院。 这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天主教堂,不仅供奉着圣母玛利亚,还有当地的女保护神。 据说教堂门口的广场上还举办“私奔节”。真是太令人神往了,可惜“廉颇老矣”……
龙达是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建于1785年的古老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
斗牛场外伫立着弗朗西斯科·罗慕洛的雕像。 18世纪,罗慕洛家族一家三代都是伟大的斗牛士。弗朗西斯科·罗慕洛是1726年第一个使用披风和红色斗篷进行斗牛的斗牛士。他制定了近代斗牛比赛的核心规则。被认为是现代职业化斗牛的鼻祖,被称为”现代斗牛之父“。 他的孙子佩德罗·罗慕洛更是神奇。他一生斗牛几千场,杀死六千多头牛,自己却毫发无伤,在火热冲动的西班牙人中,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到处受到人们的尊崇。 用来斗牛的非洲野牛,本来就力大凶猛,再磨尖它的双角,更显得野性十足,令人生畏。 这座雕塑表现了公牛冲向斗牛士的雄姿。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上去,人和1200斤重的公牛单独搏斗都是毫无胜算的,佩德罗·罗慕洛能够杀死6000多头牛而毫发无损,当然能够引起冲动火热的西班牙人的狂热追捧了。 斗牛是勇者的游戏。我既然无缘参与斗牛,那么就摆个pose,扮一回牛吧。 但是,到了这里,斗牛总是要尝试一下的。 为什么我的动作是这么丑的呢? 传奇斗牛士的雕像被刻镌在公园里地面上,供游人们观赏瞻仰。
弗朗西斯科·罗慕洛的孙子,传奇英雄佩德罗·罗慕洛。
观景台边的凉亭,似乎还是阿拉伯风格。 亭子里,私奔成功的一对情人正在忘乎所以。 悬崖上的小城别具景色。 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绝壁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无法复制的景致。
这里原来是一家酒店。 在这家酒店的餐厅里,美国作家海明威写下了著名的跨文体小说《死在午后》,详细描述了西班牙的斗牛文化,并对生与死,金钱与享受及人性等问题,作了哲学般的探究。龙达古城也因海明威的加持而名声大噪,被称为“最适合私奔的地方”,这话就出自海明威这篇文章。 小说中海明威写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顺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
60多年前,美国作家海明威几乎每年都到龙达,打猎、看斗牛,追星……
他从斗牛中获取灵感,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海明威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对斗牛的描写。 他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斗牛,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我怀疑他的硬汉小说代表作《老人与海》中那位与鲨鱼斗争了一天一夜,最后拖着一付大马林鱼骨架回到岸边的老人桑地亚哥是否就是一个斗牛士的另一种形象。
然而,这位浪漫得鼓动到龙达私奔、承认”每部作品后面都有一个女人“的硬汉,骨子里对女人却充满了恐惧和憎恨。他笔下的爱情故事里,他的”准则英雄(男人)“都在孤军奋战,即使与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终还是要分离。 D.H.劳伦斯在海明威短篇小说中观察到海明威关于男女关系的解释:'一个人想无拘无束。只要避免一件事卷入进去。绝不能卷入进去。如果你被某件事情缠住,摆脱它。别被缠住。摆脱它,离开。'
所谓私奔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风景秀美、能够培养谈情说爱的好心情;二是要地方隐密,不容易让人找到。龙达这两者都具有。但是,按照鲁迅先生的意见,应该还有第三个条件:能够谋生。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娜拉走了会怎么样呢?或者回来,或者堕落,因为她要吃饭,要生活,而吃饭和生活是长期的。 海明威则更加残酷,他是谋杀他的作品中女人们的凶手。他用他的笔亲手将作品中的女人一一处死,吃饭和生活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在异乡》中少校年轻的妻子死于肺炎,然后少校在和”我“的对话中有这样的表达: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少校的话,也是海明威的内心独白。 或许在他眼里,最好的爱情就是因为短暂才得以永恒。
如果是这样,私奔不成功如何?私奔成功了又如何? 悬崖上的酒店窗户里,是否正有一对私奔的男女怀着成功的兴奋和担心的恐惧正在向外窥探呢? 龙达最著名的景观就是新桥,也叫努埃博桥。 这座石桥横跨高达120米的山涧,两边都是深达百米的峭壁,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桥头是五星级的古堡酒店,原来是龙达市政厅,建于1761年。 这座桥之所以叫作新桥,只是因为在峡谷浅低处还有一座旧桥圣米格尔桥。其实新桥于1751年开建,1793年完工,到现在也已经有两百多年,已经也是一座旧桥了。 龙达新城和旧城位于新桥两侧,新桥是连接旧城区和新城区的交通要道,也是龙达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在龙达,住宿、购物以新城为主,跨过新桥就是旧城,大部分的景点都在旧城。
新桥也见证过龙达的历史。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曾经写过二战时,西班牙的法西斯统治者把反抗的人推下新桥活活摔死;二战结束时,村民们用棍棒打死法西斯分子,把尸体扔到桥下的史实。
沿着瓜达莱温河边悬崖小径一直走下去,就到了原来山谷低处的旧桥圣米格尔桥,这是从前龙达跨越瓜达莱温河的唯一桥梁。 这是旧桥上面的费利佩韦门, 从这里就进入了龙达的白色老城。
走在龙达寂静、狭窄的白色街道上,仿佛进入中古时期的西班牙。 饭后心绪难平,领队小龙弹钢琴为大家助兴,表达心中的喜悦。 其实龙达悬崖小镇的景色比起我们太行山悬崖上的郭亮村还颇有不如。 上千米的海拔,几百米的悬崖峭壁撑起了悬崖上的郭亮村,奇崛险峻远超龙达。
只有一条天梯与外界往来,人迹罕至,更是私奔的理想之地。 从1972年开始,在“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自力更生战胜洪灾的大寨精神鼓舞下,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郭亮村的13位“当代愚公”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4000只山羊、卖了山药,卖了山上的树,一个人一天一毛钱的伙食。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工人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一锤一钎地开凿了一条通往山下的隧道公路,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村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头房子闻名,更以其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现称绝壁长廊,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
郭亮村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枫叶吐丹:奇石名木,谷幽崖高:猕猴攀跃,百花斗芳,尤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以前的郭亮村是“长在深闺无人识”,现在”千呼万唤始出来“,它的险美奇崛已经逐渐名扬在外,开始得到人们的了解。”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喜欢龙达一样喜欢上郭亮这个太行山中的悬崖小村。 有情人们,去郭亮度蜜月或者私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