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分靠治7分靠养 食疗养生把健康吃出来

 饮膳道人 2019-07-19

常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等。

而根据《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显示,70%人群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人群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正在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慢性病亦是中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根据数据显示: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每年将近增加1000万人患病

其中,超重和肥胖患者3.5亿

高血压患者2亿,基本4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

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

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

血脂异常的1.6亿人

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看到这些数据很多人会震惊,这怎么可能呢,但你仔细想想!

以下是付费内容

你自己,还有你身边的朋友有几个是保持均衡饮食的?有几个是能坚持锻炼的?有几个是不抽烟喝酒的?有几个是能按时睡觉的?还有几个是能不点外卖,自己动手做饭吃的呢?这些都是当代人患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面对慢性病时,大多数人是怎么对待呢?吃药!可是效果呢,达到了吗?要知道

慢性病需要的不是药物治疗,而是食物营养。

因为,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而大多数的健康问题则是可以通过营养保健来解决的。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三分治,七分养”, 因此,营养才是康复环节的关键因素。

而在调理慢性病上,又有着所谓的“冬病夏治”这一说,对于许多冬季难以调理的疾病,到了夏天都会变得比较容易办到,特别是一些慢性顽固病。而随着三伏天的渐渐逼近,那么到底该怎么吃呢?

中医养生学认为,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学家邱处机认为“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微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稍多一些。但是因为夏季气温的原因,很多人喜凉不喜热,殊不知“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极大。五谷营养要靠脾胃吸收,靠肾脏排毒,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夏天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不仅不能消暑解热,反而会损伤脾胃、损伤胃黏膜、诱发心梗、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因此,根据上述特点,夏季不要过度摄入冷食。

此外,夏季在饮食方面,早晨尽量少吃葱、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晚饭后可以饮少量红酒,保持气血通畅。平时应以低脂、低盐、低油、多维生素等清淡食物为主。还有就是,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