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霍洛维兹你该知道的十六件事

 KobeChao 2019-07-19

“虽说霍洛维兹的诠释有时听起来怪异,但个人独特风格的弹奏有着好似通电般的震撼力,而不像现今一群令人难以区别、全靠比赛出头、好比工厂大量生产出笼的钢琴家。”——《不朽的钢琴家》的作者勋伯格

△霍洛维茨演奏《梦幻曲》

1

从独奏会中崭露头角

    霍洛维兹从未参加任何钢琴比赛,他之所以引起人们注意,是年轻时几场成功的个人独奏会。刚出道时开的音乐会,时而观众席是空的,后来情况好些,观众出席率也常只有半场人数而已,之后逐渐受到注意,听的人愈来愈多。他对自己从几乎在空的音乐厅中演奏,到后来观众席全满的成功方式感到很满意。他认为自己没有因比赛而声名大噪的压力,观众对他比较不会有过高的期望,而较有耐性去聆听他的演奏。关于比赛,他不觉得是适合音乐家走的一条路,而认为音乐家最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比赛却在扼杀这种正常的发展,不是在选择优秀人才,而是不断地淘汰优秀的音乐人才。他觉得比赛应不是自我衡量的基准,重要的是能一直保持练习、求进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2

拥有神秘与令人信服的艺术性


    霍洛维兹曾自演奏舞台消失过四次,时间分别是一九三六到一九三九、一九五四到六四、一九六八到七四、一九八三到八五。第一次离开舞台时他仍保持录音的活动。由于他的音乐有着让人信服的艺术性,且只在私人或事先安排的环境中演奏,使他有着一股神秘性。一九六五年,在休息了十一年后,重返音乐会舞台,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观众予他十分热情的支持。在坐下弹第一个音前,全场便起立热烈鼓掌。一九八六年他回到六十一年来没有踏入过的祖国苏俄,在莫斯科及列宁格勒举办了两场历史性的演出,其中一场录成影片「霍洛维兹在莫斯科」。他的最后一场对外公开音乐会是在一九八七年。

3

施坦威钢琴的死硬派拥护者

    他是施坦威钢琴的死硬派拥护者。死硬到什么程度呢?他坚持弹施坦威琴达六十多年。他一直带在身边到处旅行的那部琴,是一部编号314503、身长九呎的施坦威大琴。这部琴于一九四○年由施坦威制造出厂,是施坦威公司送给霍洛维兹与夫人的结婚礼物。他除了在演奏会中用到这部琴外,还有四部琴,有的在家中使用,有的在供录音用,他的琴都由施坦威公司提供,而且施坦威公司请厂内一流的调音师弗朗茨.莫尔(Franz.Mohr)为他的琴调音。霍洛维兹生前最珍爱这部编号314503的琴,现正由施坦威公司安排在世界各地旅行,让所有的霍洛维兹乐迷们试弹这部着了大师魔力的钢琴。

4

大师用琴的奥妙

  有一回,霍洛维兹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国际音乐会」。这是霍洛维兹让各种不同国籍的人,有机会来参加其演出的音乐会,结果观众之中来了一百廿位日本的钢琴技师。在音乐会中场休息时,这些日本技师们立刻到舞台上,用照相机、摄影机,把这部琴的正面、侧面、上下底面,由里到外全部拍了下来,好学上进的日本技师们,想知道到底大师用的琴有什么奥妙,便急着把它拍下好拿回去当作研制钢琴的研究资料。事实上,为霍洛维兹调音长达廿多年之久的施坦威顶尖调音师说,这部琴与同一型的施坦威钢琴结构相同,只是在音色及触键上,按霍洛维兹的喜好调整。这部琴键盘的重量比一般的50 grams为轻,其键盘重量被调整为46 grams。另外,弱音踏板也被特别地仔细处理过,确定在踩下踏板时,琴槌打到两根琴弦,产生较近似鼻音的音色,霍洛维兹喜欢踩弱音踏板使有这种效果。此外,他弹的这部琴在手指离开键盘时反弹的速度较一般的琴要快,他喜欢这种触键的感觉。霍洛维兹十分注重钢琴的调音与整理,每一次上台,他的调音师都为他把琴调到他所要求的状况,其试琴满意之后才肯上台。   

5

寻找正确弹琴位置的方法

    霍洛维兹非常在意弹琴时的音响效果,而且他时常是挑剔到让人弄不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每当他到达一个音乐厅,他便查看舞台上所有其认为会影响音效的物体,包括布幕的高度和摆法,然后在试弹时不停地要求舞台人员调整钢琴的位置,在找到满意的地点后才会罢休。常常是大伙在舞台上把琴从左移到右,从右搬到左,在他不断地试弹确定一个位置后,又再把琴调整一点点向左或向右,往前一英寸或者往后移一小步,得要移动很多回才能找到他所觉得「正确」的位置。有一次找了老半天,还一直找不到理想的位置,搬琴的人员建议他坐在钢琴椅子上弹,然后大伙移动钢琴时也同时移动他的坐椅,这样或许比较容易找到。霍洛维兹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这样一边弹、一边让一伙人搬着,最后终于找到完全正确的位置。

    他是同一辈中收入最高的演奏家之一,只在星期天的下午四点举行音乐会,音乐会中只弹自己带的钢琴。音乐会路途中,身边除了夫人外,带自己的调音师、厨师还有一具过滤生水的滤水器。

6

从拥有绝对音感

    霍洛维兹总是对外声称他有绝对音感,而且还特别强调自己能分辨440与441的不同。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调音师叫来,说他发觉了一件大事,找出汉堡制的施坦威琴与美国制的施坦威琴之间最大的不同点:频率不同。事实上,只有仪器能分辨出这种微小的差异,他的发现应该是个人的心理作用,不过据其调音师的说法及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他是具有绝对音感,但不可能好到他自己以为那么好的程度。

7

喜怒无常的个性

    身为天才的日子偶尔也是不好过的,因此他们有着那种令人难以理解的特质。霍洛维兹的脾气很急躁,会在突然之间转变自己的喜怒,前一分钟还高兴得很,下一分钟可能就会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而且任何芝麻小事都可能成为他光火的导因。像是看到家里的一个用过的杯子,或者桌子上有一点灰尘,只要他看不顺眼的,就马上会气急败坏。尤其如果在他练琴时,遇到无法弹出想要的感觉就会气得发狂。有一次,他练得很不顺,一气之下就把钢琴上摆谱的架子拉了下来,用力摔到地上去,一直到把谱架摔烂了才消消气。另一回,同一段落弹了几次都找不出想要的感觉,他大力地把手往琴键重压,然后愤怒地站起身,一手向支撑琴盖的木柱击去,琴盖抨然地大落在琴上。据说,少有钢琴家弹得出超过似霍洛维兹的强奏,他那惊人的臂力果然名不虚传。

8

记忆力惊人

    据说他早期的演奏生涯每天固定练琴一到两小时,但是年纪大了之后非常懒,很少练琴,后来几乎不练琴了,大约一星期只弹个一两个小时,因为所有要弹的曲目都已记得一清二楚。有的钢琴家上台前需要更专注的练习,增加自己的信心与安全感,但霍洛维兹完全相反,开音乐会当天绝对不碰钢琴,固定在星期六下午四点预演,然后星期天下午四点演出。他不在上台前作暖手的练习,就这样上了舞台伸手去弹,毫无任何特别的准备。霍洛维兹的记性十分惊人,即使十几年前弹过的曲子,都有着深刻的印象,只要再摸一回就可以上台表演了。在准备前往那场有名的「莫斯科音乐会」前几天,他太太一直有点担心他的史克里亚宾练习曲,到已快上路了都没听他弹过,不得不紧张起来,唠叨他快点找时间弹一弹。正巧当天有一群朋友在家中,霍洛维兹不耐烦地向他太太大吼说「我知道那个曲子,我以前弹过!」,然后要所有在场的人都坐下来,向大家报告这首曲子在几年前已弹过。据在场的人说,他把日期记得一清二楚,说完就动手很完美地弹完这首曲子。夫人听完后摇了摇头,霍洛维兹转向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我知道这首吗?」

9

与众不同的触键方式

    他弹琴的方式很特别,手指平直放在键盘上近似僵硬,尤其右手小指常又高又挺。理想的弹琴手指应该是放松而微往内弯的,不应有这种看起来肌肉紧张的现象,他的方式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他双手的力量惊人,能弹出巨大的声响,有着神乎其来的技巧,弹出连最后一排听众都能清楚感觉得到的弱音。从未抱怨过弹琴会累,手也未曾因弹琴而有酸痛或不适的感觉。唯一令他不便的是指尖的肉垫十分脆弱,有时在独奏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后,手指尖的皮肤会裂开,在键盘上留下斑斑血迹,如果在发生这样情形后还陆续有音乐会,霍洛维兹便会在手指尖上贴一小块的OK绷,以保护手指。

10

无真正后继传人

    他正式收为门下的学生只有六个,而这些学生也只受过他短期的指导。以他的脾气来看是没有耐性教学生的,而他在教学上也的确没什么成就可言。他曾在曼尼斯音乐学院任教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指导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继承十九世纪浪漫派传统的音乐家,没有留下后继传人。他指导学生时很少在琴上做示范,因为他认为示范会抹杀了弹琴者的想象力。霍洛维兹认为现今音乐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每一个人弹起琴来都很近似,甚至到难以分辨的地步,这全是模仿所致。学生学到的是知道怎么被教,却不知道如何成为自己的老师。霍洛维兹觉得只有知道如何自修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成功。偶尔会在旅行途中抽空听一些年轻音乐家弹琴,但很少让他印象深刻的。

11

绝佳的识谱能力

    霍洛维兹对于任何与音乐有关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所熟悉的范围不只是钢琴。由于霍洛维兹有着绝佳的视谱能力,他对于看复杂的总谱毫不感到困难,因此他经常是不论歌剧、交响曲、室内乐,拿了总谱就从头到尾弹上一次,可以说是想弹什么就能弹什么。他对歌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歌剧曲目相当了解,有时候一个晚上以弹半部歌剧作乐。

12

不断地求新求变

    有一次,他告诉调音师下午发生的一件趣事。他在广播中听到一架钢琴演奏,一边听一边觉得弹得还算不错,但应该还可以弹得更好,一会儿主持人报出演奏者的名字,没想到正是霍洛维兹自己!霍洛维兹从来不听自己过去的演奏录音,因为他认为每次自己的演奏都不同,会因着不同的状况而改变。听了自己以前弹的音乐会,将造成某种程度的模仿,再弹奏时只会依样画葫芦而已,他觉得模仿对音乐家来说是很危险的。音乐家应该要独自找出自己新的感觉与表现,一直不断求新求变,每一次都表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正是霍洛维兹演奏的魅力所在。虽然他不听自己的录音,但是他的夫人却对他录过的作品了如指掌,她不但仔细听他的录音,而且一清二楚记得他所弹的速度,这或许是遗传自其父亲「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因子。   关于霍洛维兹的故事

13

与拉赫曼尼诺夫是相知挚友

    他很欣赏拉赫曼尼诺夫,两个人算是相知挚友,常在施坦威公司的地下室一起弹琴。拉赫曼尼诺夫写降b小调奏鸣曲时完成两个不同版本,霍洛维兹弹完第一版后觉得很美,但弹了第二版后感到曲子实在太复杂了,就向拉赫曼尼诺夫抱怨曲子太困难,拉赫曼尼诺夫得知后要霍洛维兹将两个版本整合一下,而拉赫曼尼诺夫对新的组合十分满意。拉赫曼尼诺夫在写「帕格尼尼题狂想曲」时,霍洛维兹正在瑞士,每当他完成一个变奏时,便打电话告诉霍洛维兹,让霍洛维兹得知他的成果。霍洛维兹十分欣赏拉赫曼尼诺夫的协奏曲,但因他都以开独奏会为主,便没什么机会演奏这些作品。

14

喜欢在下午开演奏会

    一般人年纪大了之后总是晚睡早起,而霍洛维兹也有很晚入睡的习惯。晚年时他大约在清晨入睡,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才起床,吃早餐的时间是一般人吃午餐的时间,然后在四点的时候开始从事录音或演奏会的活动。他喜欢在下午开演奏会,因为他认为下午四点的时间不但身体状况最好,观众也不是带着一身工作的疲劳坐在音乐厅内打盹,而能较有注意力。如果那天没有任何特别的活动,他便会较晚吃早餐,下午的时间在家中收听古典音乐电台,晚餐之后又回到房里继续听,到了半夜才入睡。

    霍洛维兹很少写信,他有位专属秘书为他处理书信往来的事务。大部份是他把意思告诉秘书,由秘书写好后交给他看过即可,所以很多他的信件看来都像是正式文件的笔法,并不能真正反应出他的性情。

15

十九世纪浪漫派最后一位音乐家

    霍洛维兹常说弹钢琴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曾道:“我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的音乐家,且可说是最后一位。我做了很大的冒险,因为我的演奏十分清晰,每当弹错时,你们能清楚地听到。乐谱并不是圣经,我是从来不会害怕去尝试的。”因此,他的演奏每回都不一样,而且在一般人认为没有踏板就很难表现的地方,他的一双手就是有着惊人的技巧,很清楚地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伯恩斯坦就曾说:“我和霍洛维兹不同的地方是,他弹出的是乐谱中百分之百的音,我只弹出百分之七十而已。”

16

受到乐迷疯狂的崇拜

    乐评家对他的演奏没有一致的看法。不可否认的,每一次他的演奏都引起乐界热烈的讨论,不但吸引音乐家,更吸引无数热爱他的观众。他是现今乐坛唯一受到像摇滚乐明星那样待遇的古典音乐家,年轻一代的崇拜者在音乐会场外对他的出现热情狂叫。他是十九世纪音乐传统的代表,音乐表现重于个人的诠释而不太在意乐曲的表现是否忠于原意。一位乐评家认为他是「擅于扭曲和夸张的大师」。新葛罗夫音乐辞典对他下了结论:「霍洛维兹的演奏表明了一点:一个人虽有着令人惊骇的演奏天份,但并不保证对音乐表现有相当明确的了解」。不过霍洛维兹的天份的确让人无法忽视,著名乐评人、《不朽的钢琴家》的作者勋伯格认为:“虽说霍洛维兹的诠释有时听起来怪异,但个人独特风格的弹奏有着好似通电般的震撼力,而不像现今一群令人难以区别、全靠比赛出头、好比工厂大量生产出笼的钢琴家。”连当代音乐家郎朗也称霍洛维兹是他最喜欢的音乐家。

伟大钢琴家欣赏指南

※从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舒曼“铅笔素描般清晰”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不朽的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勋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勋伯格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本书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看。

※《伟大钢琴家之霍洛维茨》: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塑造了一位二十世纪天才演奏家的形象,一个无拘无束的大师形象。炫技在演奏界由来已久,霍洛维兹却仍凭借在琴键上的非凡才能惊艳业界。从苏联出逃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行西方世界。然而,他对于演奏的理解和态度使他患上了痉挛性的神经机能症,这一疾病迫使他多次中断自己的演奏生涯。每一次,当外界揣测他或将不再演出、退出乐坛之时,霍洛维兹总会重返舞台,夺回属于他的权杖。八十多岁的霍洛维兹仍能在世界各大音乐中心占据一席,收获掌声和赞美无数;当然,他也凭借顶尖的演奏技巧,将那些普通钢琴家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绝高酬金收入囊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