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外遇到这种植物,不要错过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药材:柴胡!

 饮膳道人 2019-07-19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今天给大家讲讲中药材柴胡

柴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

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

河北、河南等地;

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

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

生用、酒炒或醋炒。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

本品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故用为治疗少阳证要药。常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如小柴胡汤。对于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功效,可与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或配伍葛根等药,如柴葛解肌汤。现代有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剂,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功效。

2、用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柴胡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常与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加味道遥散;若肝郁气滞,胸腹胁肋胀痛之证,可配伍香附、川芎、枳壳之类,如柴胡疏肝散。

3、用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以及短气、倦乏等证。

本品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常与升麻同用,并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补脾益气药物,如补中益气汤。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

▲▲▲

柴胡植株

【文献摘要】

《药性论》:“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唐·甄权

《本草正》:“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义。”

——明·张介宾

《神农本草经》认为柴胡:

茈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山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茈胡,即柴胡,味苦,性平。主治腹内肠胃有气积聚不散,饮食积聚不消化,能驱除寒热邪气,并能推陈出新。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眼睛明亮,增益精气。又叫地薰。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叶天士日:】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府,所以独人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

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

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