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王寿彭诗与书

 潍县山长 2019-07-19

    □沈佳惠

    “昼阴沉地一花明,裂纸窗前素卷横。展读未终雷雨适,竹轩梧阁作秋声。我行江北路漫漫,送尔江南山万盘。青天落日如相忆,更倚莲花峰上看。”

    这是一首饱含浓浓情意的送别诗,如两幅场景迥异的图画。这首诗出自一幅楷书立轴,作者乃清光绪癸卯科状元王寿彭。作品左下方款题“菊村仁兄雅正”,下钤“王寿彭印”、“癸卯状元”两方印。由此推测,诗中的“尔”便是这位“菊村仁兄”了。

    据考证,王寿彭高中状元时,有一位考生与他同科考取进士,是三甲第66名,名叫解荣辂,字子仁,又字芷纫,号菊村,山西万泉县人。二人同榜录取,在科举时代互称“同年”,巧的是二人都出生于1875年。后来,王寿彭被授翰林院修撰,解荣辂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人又成了同事。1904年,解荣辂被清廷派往日本留学,1905年王寿彭也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二人又有了出国留学深造的经历。那就不难想象二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有多少次交集,产生怎样深厚的友情。

    这首诗写于何时,不妨通过二人的人生来推测。解荣辂和王寿彭先后归国,之后奔赴异地,天各一方。1906年,解荣辂回到山西,曾受聘为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监督,是山西大学的第六任校长;参与过山西省铁路建设、山西保矿运动;曾被推举为全国资政院山西省民选议员;曾任山西军政府民政长、山西省教育司司长等职。解荣辂作为万泉县最后一名进士,一直活跃在山西省的政治舞台。王寿彭归国后著《考察录》,1906年,王寿彭受聘于编译图书局(清政府成立的废除科举后的第一个全国性专门管理教科书编译工作的机构),编译了《经学修身》46册。又于1910年出任湖北省提学使,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回北京。民国初年,任山东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书。1916年后任北京总统府秘书多年。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兼任山东大学校长。由此可见,二人相逢、离别的时间点很有可能是1905年的日本。异国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幸事,相见时难别亦难,茫茫大千世界,不知何时能再相聚,文人雅士们挥毫泼墨,借诗抒情,写字留念,聊表心意。当然也不排除写于出国前后,只是离别之情没有在日本强烈而已。

    正是基于这样的书写背景,状元公王寿彭留下了这幅字,也许解荣辂也会回赠一幅给王寿彭吧。作为当时高级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他们的字也被世人所重视。尤其是王寿彭,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这绝不是偶然。当年,曾有传闻说王寿彭中状元得益于名字取得好,是主考官为讨好慈禧,为其七十大寿讨彩头。王寿彭闻后,自作打油诗“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其实,王寿彭能金榜题名,靠的是真才实学,他敏才思,工诗词,擅文翰,这些都深得科考官的赏识,若因字而赢得加分也未尝不可。这幅楷书立轴便是最好的回击,进一步证明了王寿彭文才、书法俱佳的事实。

    泰兴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立轴楷体,书写上带有行书韵味,字体俊美雅秀,端庄大方,藏锋圆润,敦厚大气。上下气势贯通,受二王影响较大,深得赵孟頫楷书精髓,彰显出很高的书法造诣。但也有人把王寿彭说成是墨守成规的“写字匠”,诟其书法受“馆阁体”束缚,“黑大圆光”,完全以应试为主,不能称其为书法家。而欣赏王寿彭字者则认为“其可贵之处恰恰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书法的传统精髓。他的书法已经完全摆脱了‘馆阁体’刻板的束缚,具有沉着端庄、秀劲超逸、姿态颖秀等特点,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清末状元王寿彭》)。据说,当时一同应试者见了王寿彭的字,皆为之惊叹,时人也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其所书对联、匾额、字幅、扇面等墨迹,一向是藏家追逐之佳品。阎崇年先生在百家讲坛曾谈到,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方铜盒装的砚,盒盖上有王寿彭的题字,被有关部门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当年“山东大学”的校牌和齐鲁大学“校友门”的匾额均为其所书。他在家乡也留有不少墨迹,以楹联、匾额、题扇居多。曾为潍县西南关五道堂“仙师庙”题名并书“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今潍坊市博物馆存一刻石,即清末进士陈恒庆为曹鸿勋临《九成宫醴泉铭》作跋文,由王寿彭所书。他的著作除《考察录》外,还有《靖盦诗文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