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长朋 2019-07-19

第一次遇见“光严禅院”是三年前,那时心情烦乱,本想造访深山的一间民宿住宿两天,不想山路逼仄,不由手脚发软,车子万不能再开,幸见路边“光严禅院”的路牌,当即想不管是庙是院,先找佛祖聊聊天罢。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停好车,步入山门,一簇簇葱郁夹着新香扑面而来,忽然间人间的烦恼便离了好远,小路蜿蜒,时而木栈时而泥板,走了很远才到禅院,不过那时的我并未意识到这禅院不一般,只是欣喜于心情的瞬间舒朗,贪婪的沉浸于清幽的森林和肃穆的禅院带给我的片刻安宁。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这么多年来游览过不少寺院,但独爱这种不被人知却历史厚重的深山寺院,就像生长于幽僻溪崖畔的兰草,清洁美丽暗香浮远,或许兰草有许多凡尘仙界的故事,但不需人知晓,不为谁绽开,无论这天地何,它仅年复一年。三年前的“光严禅院”就是这样的深山寺院。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谁能想到低调如此的院门,匾额上“光严禅院”四字竟是康熙帝的手书。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大雄宝殿佛顶上的“南无释伽牟尼佛”是济公和尚的题字。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下古寺大殿背后的“藏经楼”三字是民国于右任先生手书。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山门上“光严禅院”四字为赵朴初手书,之所以名“光严禅院”则因隋文帝曾赐文“光大严明”,明太祖朱元璋御笔“纯正不曲”赐予,蒙古章嘉活佛题写 “光明”、“严肃”被印刻于门楹。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宋时陆游任蜀州通判时亦为其写下《翠围院》:

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山空鸟自鸣,林茂鹿相从。袅袅风中过,昏昏云外钟。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宋时的“光严禅院”经历过唐末时的摧毁重建,已改名“翠围寺”。

如今想来,三年前的那日,我是如此幸运,虽与陆游隔着800多年的时空轮转,数不清多少春发秋零夏盛冬敛,总角牧童、长须樵翁、汉服娇娘、虬须大汉、冠面书生......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在时间的快进中一晃而过,剩下这袅袅清风,翠绿长松,红墙青瓦,鸟鸣山空,1700年的金丝楠树虬龙般爬向天空,零稀的僧人,衣着整洁的居士老婆婆,红尘的一切从入寺的一刹被切断,不想归.....不想归......若能终焉于斯,亦是好罢。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光严禅院”位于凤栖山,此山非名山,且又地处川西偏远,到底是何种原因使它如此倍受帝王文人的青睐?

凤栖山脚有一座古镇,名为“街子”。古镇上有一名姓周的老居士,几十年前老居士自知时日无多,便托人请来当时禅院的主持灯宽老和尚,亲手交于一张照片,灯宽接过照片时一看,立即双手合十恭敬施礼,多年的修行抵不住泪眼沾襟。

这张照片就是当年老居士临赴西藏前,拍下的“悟空”肉身和灵塔照片。

“悟空”是谁?灵塔又是什么?

“悟空”是朱元璋幺叔,原号“法仁”。法仁是一名得道高僧,年轻时曾云游西藏,后又渡于印度,奉回古印度贝叶真经,如今真经被交由崇州市文物管理局保管。

法仁回到中土后,辗转来到光严禅院,也许是为这景致秀雅宁静肃穆的山寺氛围所动吧,法仁留了下来,在此安心修行,精研佛法,终此圆寂,明成祖赐法号“悟空”。

悟空圆寂后,其肉身一直坐于灵塔之中,600年不腐,面目生动。

下图正中的古灵塔就是“悟空”灵塔,灵塔神龛两侧书有:“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600年来,来此瞻仰者络绎不绝,直至1951年,悟空肉身被人拖出灵塔一番糟蹋毁坏,而周老居士亦是冒着生命危险将照片保存下来。悟空肉身被烧时,灯宽和尚当时或许不是主持,但应是亲眼见其悲惨,自身亦可能遭受劫难,所以年老时能再见祖师肉身照片,心中激荡不觉感慨出泪来。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沦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主家何在,江河无声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清蒲细柳年年绿,野龙吞声哭未休。”

光严禅院与明朝皇族的缘分还不止于悟空禅师,据说此诗是当年的建文帝朱允炆在此避祸时,题写于禅房墙壁。

一说是朱允炆的尸骨就葬于禅院后山,一说是在被东厂特务发现前,已连夜逃走。禅院后山林森密茂,几百年前的追杀,白头流浪的戚戚焉或可真发生于此......

仔细翻阅资料,不禁感慨,这禅院的故事何止于跟“老朱家”有关。

比如这善无思禅师的灵塔: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善无思禅师,古印度乌茶国人,是唐玄宗的国师,安禄山之乱后,随唐玄宗避祸四川,后留于这座禅院任主持,公元769年圆寂于此,舍利被供奉在亭下的灵塔内。

有趣的是,前日在这亭前,听一名导游信誓旦旦跟游客们讲,这灵塔内供奉的是释迦摩尼的舍利,一共供了13颗,威名远扬的西安法门寺也就仅供了一个小指骨舍利而已。

听得我,着实无语。

如今的光严禅院,新修了许多富丽堂皇大殿和佛教雕塑。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游客游览。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单单是我坐在亭子休息的几分钟,就上来好几班旅游团,我仔细观察良久,发现他们也并不仔细的讲述禅院的历史和文化,只一路谈论风水和如何正确的求佛实现心愿。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光严禅院已不复当年,四处嘈杂细碎,浓烈的红尘味。

禅院的僧人有的微蹙着眉,不知是俗尘事扰还是......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有的僧人手滚佛珠,生气得与游客争执着大殿的设计灵感。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还有的僧人,微笑着与施主们解签,谈谈凶吉和避祸的手段。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难得,见到这样的小僧人手不释卷,观察他好久,来来回回他的头都不曾抬起来。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所以啊,寺庙也是人间,心中有佛,处处是佛,心中有善,处处是善!

光严禅院建于隋代,当时隋文帝敕赐 36 寺,以此寺最为壮观。想那极盛时,红尘味也应该不弱于此吧!

转念又想,唉!那又如何,物是人非即一瞬间,虽原因不同,但终究被修护妥善,总不能在这深山里没得香火任它破破烂烂。

与明代皇族渊源极深,汇集各朝高僧,藏于川西深山极少人知的古寺

时光荏苒,也许某日,陆游的《翠围院》亦可再现,愿那个时空的人,亦可以拥门千万峰......林茂鹿相从,袅袅风中过,昏昏云外钟......


去禅院最好的方式建议:

自驾到街子古镇停好车,步行上山,步行的山路修的极好,很多人周末专门来此登山锻炼身体,登山入禅院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游览禅院大致一到两个小时,禅院外的水杉森林里有一间茶馆,在此喝茶舒服至极,养好精神后再下山,注意天黑前一定下山,一路人少,否则不安全。下山后可到街子古镇就餐,毛血旺、蒜泥竹叶菜、野韭菜烘蛋,凉拌鸡肉,任意一家味道都做的极爽口。若下山早的话,街子古镇是值得一逛的,毕竟是建于东汉的老古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