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0余,产后72天,正常哺乳,晚上睡觉受凉,起床后,发现嘴角歪斜,急来就诊。 察其脉沉弱,舌质淡苔薄白,不能皱眉,眉毛上抬左侧无抬头纹,喝粥会从嘴角漏出来,鼓腮两侧明显不对称,也不能吹口哨,开口说话嘴角歪向一侧,这是典型的面瘫,中医称为风中经络,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诊断不难,关键在于治疗。 遂处方(2019.6.17):桂枝30 白芍15 炙甘草10 生姜15 大枣30 黄芪60 炒白术15 天花粉10 羌活10 白附子10 细辛5 炒白芥子10 独活10 防风10 鸡血藤50 7付,每日一付。 服药一周,略有好转。 二诊:人参6 炙甘草6 茯苓15 川芎10 枳壳10 桔梗6 柴胡10 前胡10 羌活10 独活10 炙麻黄6 当归10 防风10 桂枝15 黄芪15 升麻3 7付,每天一付。 药后明显好转,抬头纹不对称,喝粥漏的情况大为减轻。 三诊:黄芪30 炒白术25 防风10 陈皮5 升麻5 人参10 炙甘草10 当归15 羌活10 独活10 茯苓15 川芎10 桂枝15 天花粉10 生姜10 大枣15 鸡血藤30 6付,每日一付。服药一周, 基本恢复,抬头,刷牙,喝粥,都可以了,不仔细看已经看不出来。 患者吃药吃烦了,问,“可以停药了吗?我都吃了三周了”。我摸着脉还有点沉,力劝患者再服一周,以巩固疗效。 四诊处方:黄芪60 白术30 陈皮10 升麻3 人参10 炙甘草10 当归15 柴胡10 制附片15 桂枝20 枸杞30 葛根25 川芎15 大枣40 6剂,每日一剂。 2019.7.15日随访,基本痊愈,无任何影响。 【按】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神经失用,不能支配所管辖的肌肉,肌肉不能收缩所导致。神经炎是解剖术语,中医当如何认识?《黄帝内经》中《营卫生会》篇有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卫气白天出来,通行阳经,晚上回去,回到阴中。这不正是现代说法里神经功能的兴奋和抑制吗?白天神经兴奋,支持一天的活动,晚上神经抑制,进入休息状态。所以卫气正是神经的功能,神经失用,当从卫气入手,以恢复卫气的升降出入。 桂枝汤调和营卫,减白芍增桂枝温助卫气,败毒散辛温而散,使卫气宣发能出,补种益气以促脾胃后天之本气化,为卫气提供后勤支持。如果以军队来比喻,卫气前线作战,脾胃就是后勤系统。加减治疗一月,疗效大致满意。 我回成都之后,一共治过两例面瘫,因为大部分患者都去首先去了医院,他不会知道中药其实也可以,门诊就行。记得2年前有一个孕妇,怀孕大概3,4个月的样子,面瘫了,到医院西医不给输液怕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去针灸科,孕妇不敢给扎针。她已经在考虑是否还要这个孩子了?路过我门诊,抱着试试的心里问,面瘫可以吃中药吗?。我说试试吧,应该可以的。我以桂枝汤,补中益气二方化裁,记得是大概一个半月的样子,完全恢复,后如期生下一健壮男婴。去年因为其他的问题,又来中药调理。小孩长得胖乎乎的,可健康了,不知道是否跟当时面瘫用了补气血的中药有关系。看着健康的小孩,勃勃生机,我心里也是颇为欣慰,觉得学了中医还是很有价值的。当年很懒,没有留下病例记录,小有遗憾。 |
|
来自: 昵称37375912 >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