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 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著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 还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有一天太累了,躺著还没盖被子就睡著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母亲奇怪地问:「那怎么会有面吃,」女儿说:「我做的。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 11/19页 这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 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 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著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 (3)夫妻配合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 12/19页 「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那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会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能不孝顺爸爸。」要把父亲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他,让他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 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丈夫。这么一来,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谨慎。所以当太太的能够不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起来,反而夸赞先生的一些优点,常常提起先生对孩 13/19页 子的照顾。如此,先生一听会感动,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万万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断掉,也毁了孩子对父亲的孝心。 2(养父母之身,心,志,慧 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体父母的辛劳,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一份恭敬、那份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我记得我大姊出嫁的时候,我的姊夫带著姊姊,要向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他们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眼泪马上就蹦出来了。而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总算把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所以他内心才有些许的安慰,眼泪就随之掉出来。我在当时,体会一个当父亲、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安慰。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还会持续,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父亲对我们这份慈爱。我告诉自己,以后绝对不可以对父母讲一句冲的话。当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一份孝 14/19页 心。 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这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 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老人的身体,能感受到父母的孝心。 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妈妈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 有一个许老师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她说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