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没有九个老婆,包拯也不是黑脸神探,人家白着呢,很多历史名人,才不是你想的那样

 关夫之 2019-07-20

今天纸条君说的,可能分分钟颠覆你的三观,因为:很多历史人物,根本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样子。

例如,武大郎不是个又矮又丑的卖饼汉,真实的他身高七尺(一米八),相貌堂堂,是个清正廉明的县令;

又如温庭筠,多少人被他的名字和诗词所骗,以为是个浪漫俊美的才子,但其实他长得奇丑,人送外号“温钟馗”……

还有接下来要说的,都是你们特别熟悉,但看故事又会一脸懵逼的历史名人,准备好了吗?

包 拯

人家白着呢,头上也没有月牙

要说古人中,谁被“黑”的最惨,那绝对非包拯莫属

问一下,有多少人在看到这篇文章前,一直觉得包拯是个脸黑如炭的男人,额上还有个被马踩过,月牙状的疤痕?

像这样↓

图为金超群饰演的包拯

或者这样↓

曾经,纸条君也一直被电视剧误导,以为包拯是个天生肌肤奇黑的悲催男子,直至看到故宫南熏殿包公画像,才知道人家其实白着呢!

而且,包拯不光脸不黑,额头也没有被马蹄踩过的月牙,也不是从小家境贫寒的苦孩子,身边更没有公孙策和展昭这两号神助攻。

相反,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官宦之家,父母双全,备受宠爱,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28岁就考中了进士,被派到江西做知县。

但极度恋家的包拯拒绝了,和皇帝商量说想留在父母身边上班。皇帝答应后,他还是不满意,直接任性把官给辞了,当起啃老族,陪在父母身边。

这一陪,就陪了10年,直到父母去世,包拯才愿意到安徽的天长县当“县委书记”。

虽然他仕途起步比较晚,但他非凡的执政才能很快就显现出来,短短3年就当上了端州知府,3年后又调到开封,成了一名京官,此后还升到了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

事业可谓步步高升,正是在事业的红红火火中,他的脸“被越变越黑”。

因为他太铁面无私了(古代的铁就是黑色的),后人感慨难得遇到这么一个好官,就自动帮他“黑脸”,以此来表彰他的公正廉洁,简直完美。

话说,包拯有多铁面无私,说出来你都怕。

在当开封府尹时,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查案,而是弹劾(怼人),管你是天潢贵胄,还是宠臣奸佞,只要出错,就得被疯狂diss。

所以人送外号“包弹”。

宠臣王逵,在地方上横行霸道,造成极大民愤,被包拯7次弹劾,拉下了马;

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

弹劾宰相宋痒,其人虽道德高尚,没什么过错,但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

弹劾宋仁宗的亲信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贪污腐败……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包拯还弹劾了国丈张尧佐

这名国丈,凭着和张贵妃的裙带关系,硬是从七品县令窜升到景灵宫使(宰相年老后的养老官职),气得包拯要和皇帝宋仁宗“廷诤”(就是让皇帝在百官面前接受批评,让其当面改正错误。)。

怼宋仁宗时,包拯黑着一张老脸,在仁宗面前滔滔不绝地慷慨陈词,连唾沫星子都飞到仁宗脸上但宋仁宗自知理亏,不敢发火,而是回到后宫,在张贵妃面前,才“举袖拭面”。

史书记载:“温成(张贵妃)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

后来,张尧佐见自己犯了众怒,只好主动请辞,仁宗马上踩着台阶答应了。

据统计,受包拯弹劾后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少于30人

按理说,太过刚正不阿的清官,难免遭奸人陷害,活不长久,但包拯却活了63岁,因病而亡,为啥他这么幸运呢?

除了有个知己皇帝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陷害他的话,根本没人信!

正如当时京城流传的那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有两个人没办法走后门,一个是阎王,一个是包拯,不信你给阎王送礼试试?

这么清廉正直的好官,却被后人“黑”的这么惨,但别难过,因为这是我们表示敬佩的证明!

唐 伯 虎

才子假风流,穷困潦倒度余生

说到唐伯虎,多少人以为他一生有钱多妻,真如风流才子般潇洒恣意,却不知道,那其实是一个天妒英才的悲惨故事。

首先,妻妾成群全是虚言,他的一生,只有三个老婆所谓身边美女如云,只是因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名为沈九娘。九娘九娘,民间的人听了,就误传他有9个妻子罢了。

不过他的确才华横溢,在25岁之前,简直是苏州城里最骄傲的少年,文采翩翩,有一娇妻徐氏,温柔体贴,还有一好友允明,乃吴中才子,这样的人生配置,不可谓不得意。可惜这样的得意人生,之后被彻底反转了……

图片来源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

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他的妻子徐氏难产而亡,连父亲,母亲,儿子,妹妹也都接连离世,家道中落。承受这一连串打击的唐伯虎,在26岁,便长了很多白发。

但他明白自己还年轻,必须要振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很快他就在好友祝枝山的帮助下,重新振作准备科举,并娶了第二任妻子何氏。

唐伯虎那一身才华可不是浪得虚名,考试结果自然不出所料,第一年便是乡试第一,中了解元。第二年,他带上一身自信,进京会试,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想到……

那年恰逢“科场泄题案”,他被举报作弊,定罪入了狱。妻子何氏知道后,觉得唐伯虎从此再难以出人头地,便收拾行李,和他彻底分道扬镳了。

图片来源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

出狱后,唐伯虎被罢黜为吏,这种耻辱他忍不了,便辞去了官职,从此无官一身轻,靠卖画为生。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官妓沈九娘,一个真正懂他的红颜知己。

九娘敬重他的才情,懂他的不易,总是会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让唐伯虎在她那画画时更舒心,她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也不把她当官妓看待,画的美人,风姿神采间都是她的韵味。

天长日久,两人不自觉萌生了爱意,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本来这样一生,就算平凡,也是幸福美满的,可是……

图片来源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

后来苏州发了水灾,唐伯虎的画经常卖不出去,有时连柴米钱都赚不到,全靠九娘苦心撑持。终于,九娘操劳过度病倒了,医生一看,是病入膏肓之状,药石无医。

九娘临死前,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唐伯虎听了后,再也忍不住,悲痛大哭。

他的前半生,总是在承受最爱之人的生离死别,在疼痛中自我慰藉,看到这里,已经够让人心疼了,可如果说,这还不是他人生中最悲惨的经历呢?

他最悲惨的日子,是40多岁时,他被宁王招入府中,以为人生峰回路转,能一展抱负了,却发现宁王图谋不轨,想要造反。为了让宁王放自己走,他只能装疯卖傻,甚至脱了衣服裸奔,逼得宁王实在受不了,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明史》有记,说唐伯虎“察其有异志,佯狂嗜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

图片来源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

当最后的尊严被彻底摧毁,消失殆尽,唐伯虎晚年彻底堕落了,每日风流,纵情声色,卖画都满足不了日常开支,常常陷入断炊绝粮、“三日无烟”的窘况。

他在写给友人孙思和的诗序中说道:“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最终在贫困中去世,年仅54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绝笔《临终诗》

后人觉得他潇洒风流,是因为才华和性情,看完他的故事才明白,那是被彻底毁了尊严后的无所顾念,是麻木苦难间的一种解脱。

图片来源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

苏 轼

一代男神,很可能是个大胖子

苏轼,太熟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诗豪放不羁,配上课本里他那飘逸潇洒的插画,给多少人留下了超尘脱俗的印象。

但真相却是,他很可能是个大胖子!是不是很难接受,虽然知道他爱吃东坡肉,但也不至于胖成这样吧……

先别崩溃,相信看完接下来的内容,你会觉得,他不胖才天怒人怨,因为这人实在太爱吃了。

他爱吃到了什么程度?大概就是无论被皇帝怎么降职都不在意,大不了贬到哪,吃到哪。

首先,众所周知他爱吃自创的东坡肉,但很少人知道,他创造东坡肉的做法时,正处于“降职期”,被贬到了黄州。

他看当地的有钱人因为猪肉便宜,个个不愿意吃,就自己买来捣鼓,各种研究加工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

为此,他还将“东坡肉”的烧制过程写了下来,取名为《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被贬到惠州时,那里经济落后,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是吃不上的。

苏轼也喜欢吃,但不敢和权贵们争,就想了个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

他买回去后,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看,他为了吃荔枝,都“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还不是吃货本货嘛!

后来又被贬到了海南那在当时可算是“蛮荒之地”,到处是丛林,说是贬谪,不如说是发配。

换作常人,估计得天天望着大海发愁,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放水一煮后,啊……真鲜美。

便迫不及待写了封家书回去,说:儿子啊,爹只偷偷告诉你一个人,这海南有一种贼好吃的美味,有空你可要来尝尝。记着!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过来和我抢了。

这心大的,真是没谁了,无论生活多不如意,都不影响吃货的本质。还开创了吃货的最高境界:没有创意的厨子不是个好诗人。

知道吗?他除了改造发明了东坡肉之外,还研究出了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饼、东坡凉粉、东坡羹……

而关于写美食的诗词,更比比皆是。

初到黄州,除了写《猪肉颂》,还将长江肥鱼,山中竹笋夸了遍。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又暴露了吃货本性!虽然那时他正被贬谪到黄州,诗句中也暗藏自嘲之意、失落之情。但苏东坡自得其乐,率然随缘的豁达胸襟远超常人。

文笔好就是不一样,连吃橘子这种小事,都能写的让人垂涎三尺。色艳、味甘、气香、汁浓,啧啧啧……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尤其是下阕,写得真是妙。意思是刚刚剥开橘子,清香的水雾就喷洒出来,让人惊喜不已;怯怯地尝了一口,那甜中带酸的汁水在齿颊间如清泉流过,江南女子的手剥橘后若沾了这汁水,三日还会有香味。

还有很多人可能听都没听过的徐州特产——蝴蝶馓子。古代寒食节禁止生火,百姓会提前准备好冷食,馓子便是其一,所以也叫它寒具!

《寒具诗》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东坡在徐州做官时,尤其爱吃这里的特色馓子,在他眼里,馓子纤细香脆,就像美女手臂上的缠臂饰金,可见吃货的眼中,美食才是最美的!

除了这些,苏轼还特别爱吃甜食!嗜甜如命到把朋友都惊呆了,有次他们一起去僧仲殊家吃饭,但菜里都有蜂蜜,甜的发腻,没人动筷,只有苏轼吃津津有味……

“僧仲殊肴馔中皆有蜜,诸客不能下莇,惟苏轼嗜蜜,得与共食。”

苏轼自己也承认,还在《感旧诗》中向甜食表白:“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

就这样一个,会做饭,爱吃肉还离不开甜食的男人,不胖就真的没有天理了!

但……就算他胖,冲这才华,纸条君也认了,心甘情愿继续当个小迷弟~

除了他们,小纸条们还知道

哪些历史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