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诉孩子,作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云祥hggmgj2zkm 2019-07-20

告诉孩子,作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在舞蹈班上,孩子们在训练,抱着衣服的家长聊开了。从家长里短出发,最后一下子就到了“你们家孩子期末考咋样?”

到处都会遇到焦虑的家长,在辅导班,在饭局上,在各种群里。聊成绩的话,就是成绩好不好;聊起作文来,最后都集中在写作文有多难上。

其实,你应该告诉孩子,作文其实并没他们想像中那么难。

01 一个简洁、含蓄的开头是记叙文成功的一半。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个开头让很多人哑然失笑:直接写墙外有两株枣树不就行了么,为什么一定要“一株”、“另一株”呢?这不啰嗦、重复么?

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的开头。这个看似笨拙的开头,其实非常巧妙——起码有两点。

第一点,妙在开头就点出写作中心,并加以强调。一棵,另一棵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反复中强调了全篇写作的对象——枣树。

而在后面的行文中,作者将两株枣树当战士,当战士的长矛利刃来写,“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还回忆起枣树做小粉红花的梦,结出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受人损害默默无语的形象,象征着孤独抗争的精神。

假如后文不再出现枣树形象,那么这个开头才真的是个拙劣的开头,或者是炫技似的哗众取宠。

告诉孩子,作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第二点,妙在为后文留下了大片的写作空间。

孩子在写开头时,往往习惯于把好词好句一股脑地全拿出来,堆在最前面。这种不知克制的做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后劲不足,使文章无法展开,从而导致文章虎头蛇尾。

而《秋夜》平平而起,简单起笔,就为后文预留下大量的写作空间。这也是古人所倡导的起笔之法。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写大家即雪景而联诗,公推凤姐开头。凤姐说了一句“粗话”开头:一夜北风紧。

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以《秋夜》为例,并不代表让大家去模仿“一个,另一个”这一句式,而是要告诉你,一个平淡的开头就像平常心一样重要。

笼统说来,上面所说的是记叙文的开头。记叙文的开头犹如万花筒,可以千变万化。

02 相对记叙文而言,议论文的开头则规矩得多,写起来更加程式化。

就拿“观点明确”这一点来说的话,如果把它细化开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点,观点明确就是要有观点,而且观点是一句陈述句或判断句。作为立论文最好不要用反问句或否定句。

第二点,要让观点句突出出来,整段开头就要短,100字左右即可。

第三点,要让观点句突出出来,可以把它放在全段之前。若放在段中,句前加上提示词,比如,“一般说来”,“我以为”等等。

告诉孩子,作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下面看例子: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分析其实可以同观点放一起,单独成段目的就是突出观点。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鲁迅先生的《捧与挖》。用“向来就用两样法”这句话作为提示语,强调后面的是观点。当然,也不要小看标点的作用。“两样法”后面的冒号也起到强调的作用,使观点更醒目。

以上结合经典文章谈到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开头的写法,希望能给焦虑的家长一点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