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育价值观之“马太效应”:越穷的家庭,全职妈妈越多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7-20

我常常收到全职妈妈的来信,昨天又收到一个,因为涉及到具体细节,为保护主人公隐私,我就不截图了,用一句话总结下她的情况——老公收入低,她因为带孩子没办法工作,做全职妈妈2年了,越吵越凶,想离婚。

问我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来信,我是不会回复的。

因为我很清楚,回复了没用,她要的是免费垃圾桶,要我给她一些温暖但无用的安慰,好让她继续回到火坑里保持微笑,根本不想改变。真正想改变的女人,会着手去解决问题。

缺钱,那就去挣钱,他挣不到,就自己挣。

而且本来也应该自己挣钱,而不是在毫无积蓄时,急着当妈。那不是爱孩子,那是害孩子。

当然,很多全职妈妈这个时候都会振振有词地反问我:“让我去挣钱啊,谁不知道缺钱就该挣钱啊,说的轻巧,孩子谁管?孩子出了事你负责吗?”

冤有头债有主,谁让你怀的生的,你找谁算账去,你的孩子出事当让是你自己负责。

难不成你这个孩子是给国家生的?给社会生的?给公司生的?给我生的?

应该为你不谨慎的生育行为负责的,是你自己,不是国家,不是社会,也不是公司、他人。

在这些全职妈妈(非全职太太)的身上,我发现一个规律——越穷的家庭,全职妈妈越多。

因为穷,挣的钱都不够请半个保姆,当然一咬牙自己带咯,美其名曰,在孩子最宝贵的童年,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哪怕陪着孩子喝西北风,也是伟大的母亲啊。

这种女性大部分能力一般,对物质没有追求,也不知道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什么样,她们特别喜欢连累爱情,靠着“爱情”这张万能车票,一脚就踏上了婚育的车。

当然,因为车票过于廉价,和免费试乘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车不是什么好车,车穷。

这个穷,一是男方的原生家庭差,给不了男方物质支撑,二是男方自身的眼界和能力一般,赚不到钱。这样一来,她穷,他也穷,二人世界有情饮水饱,但是一生孩子,就露原形了。

孩子可是碎钞机啊!如果没有老人可以啃,那么就只能靠老公一个人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运转,都不敢生病,孩子万一有点啥小毛病,往医院一跑,半个月的伙食费没了。

有老人啃的,女方也不一定愿意好好工作赚钱,因为穷,导致思维狭隘。

有个现象,越是穷的女性,反而“母爱越强”,她们忽略现实,坚持亲自带孩子,以牺牲自己陪伴孩子为荣,甚至对请保姆照顾孩子的职场女性嗤之以鼻,觉得她们“只生不养,不配当妈”。

而有钱女性更理性,见过好的人生,更愿意活出个人价值,而不是把一辈子搭在孩子身上。

全职妈妈也许是最爱孩子的,然而现实无法对她们网开一面,她们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成全生育行为后,便自动聚集到了社会财富的洼地里,成为马太效应验证在生育行为上的现身说法者。

马太效应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放在生育价值观上,富者往往谨慎生育,优生优育,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壮大家族事业上,而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后代,也更有能力使家族财富保值、增值,越来越富。

而穷者往往不顾现实,明明只具备勉强养一个孩子的能力,却非要生两个,因为养育的高压,父母的工作受影响(例如放弃职场做全职妈妈),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孩子的起点非常低,甚至只能让孩子自生自灭,最后,整个家族越来越贫穷,即越生越穷。

越穷越生的后果是越生越穷,然而她们只会继续为不谨慎的生育摇旗呐喊,拒绝反思。

她们怪国家给的生育福利不够,让她们生了娃了过凄惨的生活,坚信国家应该为她们生孩子买单。她们怪社会歧视全职妈妈,振振有词地说“全职妈妈也是一种工作”。

既然全职妈妈是一种工作,那也得看看这工作服务的老板是谁、公司福利怎么样才决定做不做吧?嫁给一个穷男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你倒是成全了你的爱情,可惜买单的却是孩子。

她们还怪公司没有人情味,她都怀孕了,领导还要她完成任务,完不成还给她脸色看,也不多给她一些产假,让她不得不四个月就告别嗷嗷待哺的幼儿,领导和公司老公不是爹妈生养的吗,简直一点同理心都没有。

甚至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些女人做了全职妈妈,靠啃娘家为生。

总之,她们怨天怨地,就不怨那个让她们怀孕的男人,不怨那个没实力就生孩子的自己。

她们怼天怼地,就不怼怼自己,扪心自问下:

我有资格结婚生子吗?我配当妈吗?我生孩子前,得有多少存款?我生孩子后,该如何平衡我的工作?我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孩子吗?

前不久,一个女的刚上班就怀孕(工龄不到1年,怀孕6个月,18年9月20日入职,11月20日转正,相当于一转正就怀孕了),刚怀孕就请3个月病假,病假用光后,无假可休,公司以旷工为由,将她辞退,她大着肚子一举把公司告上法庭。

新闻底下的评论区有几条热评,是明白人。

这种一心为自己的肚子谋福利的女人,消耗了职场对正常求职女性的信任。

新闻里的这个孕妇绝不是个例,她代表了一种直至今日依然广受追捧的生育价值观——

谁还不想当妈了?我生个孩子容易吗?

公交车得我给让座,同事得毫无怨言帮我分担工作,但凡从我身边经过的男人都得为我禁烟,领导得体谅我,公司得网开一面,国家得给我补贴……

很多女人总是口口声声在要求国家给更多的生育补贴,殊不知,最后买单的都是具体的企业,而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是需要严格把控成本、风险和绝对追逐利润的。

那么,持这种思维的女性越多,女性就业的大环境越差。

这个案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依然是女性对“生孩子”这件事的认知维度过低。

很多女人不懂,不是有生育能力就可以做妈妈。

你首先要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等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了,才考虑是否把一条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支撑ta进入新一轮的丛林竞争。

如果你生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妈的渴望,为了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那么,你才是真自私。

孩子不是狗,孩子生出来,需要大量的爱、钱、陪伴和教育,哪一个环节做不好,父母和孩子本身可能都要承担巨大的后果,而有些后果是承受不起的。

例如那些个自杀的孩子,那些个犯法的孩子,那些个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亲情、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那些个在父母离婚后无家可归的孩子、那些个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出高分的学渣、那些个注定无法适应丛林法则、被打败的天资孱弱的孩子……

你把孩子生出来,满足了你当妈的愿望,可是孩子的人生该如何安放?

难道生了ta,抛给ta一句“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了你”?

为什么就不能在有实力陪伴孩子的时候生孩子?

既然要么陪伴不了孩子长大,要么给不了孩子相对好的物质,那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一腔热血完成了“伟大母亲”的升级的女人,在她的母爱被现实熬干后,实在无力承担因为生育带来的考验、麻烦和痛苦时,第一个怪罪的就是孩子,报复的就是孩子。

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渴望做妈妈,很多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着一句话“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今天我要改一改,改成——“没实力生孩子却生了孩子的女人,也许完整,也可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