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技术以来,脊柱融合的临床应用已超过 100 年的历史,其在脊柱外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成为脊柱手术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每种技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最佳的选择,对腰椎融合的成功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早读为大家详解腰椎融合术,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概念 临床意义 适应症 根据融合部位不同大体上分为四类 
优点 分类:按手术入路的不同,LIF 主要分为4种 
适应症 后路融合手术失败翻修术 腰椎失稳导致的下腰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畸形矫正 腰椎滑脱 椎间高度塌陷等
工作区域  
ALIF的手术方式 

优点 在于前入路对椎管内结构的干扰非常小,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及瘢痕形成,不会损伤到腰椎后部骨性结构及椎旁肌,从而避免腰椎不稳 。 植骨位于压力侧,有较大的植骨床,并且切除了不利于融合的椎间盘源性微动。 有助于恢复腰椎的曲度, 直视下操作,安全。
缺点 前路手术的创伤大,剥离广:腹膜损伤、泌尿系统损伤、植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大血管损伤:引起腹膜后血肿。 男性交感链的损伤:逆行性射精、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如果不使用后方内固定器械支撑则易发生椎间融合器下沉、椎间高度丢失。 腹腔镜下ALIF存在术中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及长节段融合率较低等缺点。

适应症 严重的腰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后复发(有明显的腰痛) 反复多次复发的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痛) 假关节形成 椎板切除后的后凸畸形等
工作区域  
优点 为在于其可以在直视下操作神经根及硬膜囊,安全性较高,避免了ALIF常见的并发症。 可以较为完全地切除椎间盘组织,其放入的骨块或融合器支撑恢复椎间隙高度后间接达到增加椎间孔容积,解除了神经根压迫。 可以通过椎体间支撑及后方内固定的生理塑形恢复正常生理曲线 。
缺点 在于过度牵拉导致神经及硬膜囊损、硬膜外瘢痕形成及破坏硬膜外小血管的危险。 术中如果施行全椎板切除,则可导致相邻节段不稳及硬脊膜和神经根瘢痕组织形成,出现明显症状后需要再次手术。 由于腰3及以上的节段硬膜外间隙非常狭小,所以不太适用于腰3及以上的节段。
图解 






适应症 大量瘢痕形成使PILF 无法开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腰椎Ⅰ度或Ⅱ度滑脱 多次复发的椎间盘突出 退行性侧弯 椎间假关节形成 单侧椎间盘突出
优点 缺点 开放的TLIF对椎旁组织的损伤仍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而椎旁肌肉的损伤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 微创(内镜技术)TLIF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明显优势。 注:Peng等对微创TLIF和开放TLIF患者行术后6个月及2年随访,其腰痛及下肢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没有显著差异 。
工作区域  
图解 







PLIF与TLIF的图解 
手术路径 适应症 优点 缺点 分类 PLF PLIF,即为后路360°融合术,是指单纯通过后路对脊椎的前柱和后柱均作融合的环状融合术。 认为应用PLF PLIF将使得后路融合术的植骨床面积更大,且能融合负重线经过的脊椎前柱,植骨的 “量”和“质”同时提高,能保证很高的融合率和临床成功率。
PLIF PLF(后路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的优点 可同时作椎弓根钉系统固定,通过对脊椎的三柱固定提高稳定性和融合率。 避免前入路可能引起的大血管损伤和泌尿生殖功能障碍。 若单纯作PLF,由于横突间存在宽的间隙,植骨表面欠缺,加上椎弓根钉系统占据了部分植骨有效空间,植骨质量大受影响。腰椎的负重主要在前柱,加做PLIF既增加了植骨床面积,又意味着将负重线经过的腰椎前柱融合,脊柱的稳定性将更好,即PLF PLIF同时提高了植骨的“量”和“质”,为融合术的成功提供“双保险”。 加做PLIF还能同时解决椎间盘源性疼痛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