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中 | 精讲易经第二讲

 nangongcunfu 2019-07-20

1月24日

闻中上次把《易经》精讲的第一讲内容发出,此后有不少朋友在追问此精讲的后文,我稍感诧异,原来对易经的兴趣,大大超出了我原先的意料,现在,把后续已经整理成文的文字,也暂时放在这里,供此间有心人、有缘人共参。感谢周颂凯同学的整理,谢谢。

开篇

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历朝历代,一直到现当代,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易学大家出现。然而其篇幅巨大的注解多有歧义,读起来常会深感困惑。换言之,《易经》与其他书籍不同,尤其需要小心谨慎,因为充满精神的歧途,容易落入了旁门,便十分危险。我们眼下阅读的这种个讲义有一个好处,即这本书不是在字词上做出锱铢必较的饾饤式解释,它是一部发挥义理的书,而关键是这种发挥是基于一种纯正的儒家哲学,它重视人的主动精神,重视人的创造性命运,把一切人世人生的责任,一律落在人的生命个体处承担起来。这样的一类解读,便能够应和古典醇儒们的那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品质。

所以,他们从不逃避世界的责任,而是承担应该承担的一切人事、一切临面的职守,甚至包括最为激烈的诉讼与战争,譬如《讼》、《师》等卦。这些先贤们皆秉有刚健中正之气。尤其在国难当头之际,譬如日军侵华的时候,譬如国共内战,譬如民族迁移等屯困鼎革之际。一些人避难于异地与海外,虽属古人所谓的九夷化外之地,但却保留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缕缕薪火。如商代的箕子,明代的朱舜水,现代的新儒家等。像这些人一旦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便怀有深深的忧患之情。其实,也正是如此,《易经》的精神便可以重新得到了验证和发挥,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程兆熊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一样,也属于熊十力先生的门下。新儒学是得到淬火饮冰的考验,而仍然不屈于时代的变革者,故而才能够由星星之火而终渐至于壮大,直至反哺与影响了整个大陆的文化气数。

故此,书中有诸多内容虽为程兆熊的个人之发挥。但这并不妨碍,因为它正契于《周易》之精神。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周易》这一部经典的解读,其可能性是无穷尽的,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诸位不要被过去的句解注疏所束缚。此书虽小,而且不在字句上作文章,其义理我们认为是极纯正的。如果能够把这种义理把握住,即便是忘记了全部的经文原文,也是能够在天地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当然,我们还要补充进来一些其他的书籍,譬如黄寿祺老先生所撰写的《周易译注》、金景芳老先生的《周易全解》等,这些书中所作的解释极为全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周易》传统义学的纯正解读。然就其精神品质而言,各自的灵魂似乎远不如此书那般的透脱与自在。

作为忧患之书的《易经》,由伏羲氏开其端绪,周文王继而演卦,孔夫子晚年学易,带着天命行走天下,确实是诞生于忧患,运用于忧患,并穿越于忧患,可以说,在世界的古典文明史当中,很少有类似的作品,在我的记忆当中,似乎唯有印度的《薄伽梵歌》可以一比,彼书是在俱卢战场上讲述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因为一般的经典,都是在菩提树下、在西奈山的山顶,在远离人群、远离喧嚣的种种安定中徐徐展开的。

但是,《易经》是在囚牢当中,像《薄伽梵歌》是在严酷的战场上,这是诸世界的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形成的哲学。这透露出了一个极关健的信息:此类经典不是教我们逃离世间的,而是让我们在人世间认真战斗,入这个人世间去勇敢承担。它不是小智小慧的心灵营养与自醉,而是让我们在忧患与战斗当中,在时代、世道与人心的强烈纷争中,去觉悟自性、觉悟宇宙的法则,在动态中把握住世界与神性的真相,构成出一种洁净精微的生命哲学。

于是,便有了乾卦的创造,又有坤卦的承担。其实,说到实处,此两卦乃是同时生成的,创造与承担、改变与接受、联结与自在,都是并在而兼美的,这才是伟大的平衡,是《易经》所要推崇的致广大、尽精微的中正品格。之所以,乾卦放在坤卦之先,只是文字逻辑的需要,若不是实相的呈示。在讲坤卦之前,此是需吾人明白透露的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