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7-20

说到考古,大家现在都不陌生。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也加入到了考古发掘的队伍之中。他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知识探寻着每一座已经被破坏的墓穴。

考古专家对一座座墓穴进行保护性发掘时,一般都会出土一些比如青铜、陶瓷材质的文物。而古画多数是被古人刻在这些陶瓷制品之上,又因为陶瓷不易氧化、腐蚀,这些画才得以保存下来。而相对于陶瓷,纸质的古画就没那么容易保存了。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不过在1964年新疆吐鲁番的一座千年古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纸质卷轴古画。经过专家的研究和确认,认定此画为东晋时期的文物。这也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专家们在打开这幅古画时,先是一愣,之后边看边忍不住笑了起来。当看过全部古画后,专家们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家的熊孩子穿越画的?这简直跟现在孩子们的涂鸦一样!”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到底啥样的古画会让专家们卸下严谨的面孔而笑出声来呢?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幅古画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神奇古画的全貌。乍眼一看,这泛黄的颜色和画上的圈圈框框还有点古埃及的韵味。细细一看,从画中人物和打扮来看,还确实是我国东晋时期人物的风格。而且画中的人物穿着华丽,所用的设施高大上,绝非是一般的普通家庭,所以这幅古画最后被专家命名为《地主庄园图》。下面我们就来将这幅古画分开来看看。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下图是左上角部分。最左侧这圆圈也不知道作者画的是啥,简单的一个圆圈,里面还不忘画了个卡通人脸,大而无神的眼睛就这么瞪着你,倒像是之前我们常见的表情包一样。下面那些线条应该是树杈,那红色的圆点应该是结出的果实吧?这粗略的笔法谈不上什么画工,放到现在我觉得随便一个小孩子都能画出这个效果来。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再看左下角,这是啥?马吗?一匹没有腰的马!难道那时候的马就讲究瘦腰了吗?浓黑的笔墨简单得涂抹出了马头,之后马的前身和屁股用两个圆圈代表了,这也忒简单了吧?再看马腿,这是真的修身啊!小田很担心这4条腿是不是能撑得住这匹马呢!马蹄子倒是新潮,貌似还穿着高跟鞋,请问这匹马,你是穿越了吗?看来这位画家生前很是幽默和喜感啊!谈不上大家之作,倒是能和现在孩子们画的卡通画有一拼!这也难怪专家在看后会忍不住笑了呢!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下图这是古画的中上部分。在参差不齐的树杈左下角,栖息着一只鸟,小田是不认识这是啥鸟,是凤凰吗?看嘴和眼睛倒和现在的鹦鹉有几分相似。同样这幅画中大多画的是果实,非常简单,作者随意地画了几个圆圈,看上去像现在的熊孩子用蜡笔画上去的,也难怪专家会怀疑是谁家熊孩子穿越画上去的。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我们再来看看中下部分。很明显,这是一男一女,既然这幅古画被叫做《地主庄园图》,那么这两位是不是就是庄园主人呢?我们放大看看这个男主人的右手指,居然是一笔画下来的,看那手的形状简单至极啊!而且还只画了四只手指,真是奇葩!他手中拿着的是不是蒲扇?小田看着像!再看他的右眼,斜斜地盯着,他发现了什么呢?如今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这表情倒是挺有意思,佩服这位画家的想象力啊!后面那个妇人眼睛也是斜着的,似乎她也在看着同一个东西。她眼下面的墨点是作者在表现她脸上的雀斑吗?真逗!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下面这幅是右上角部分。同样作者也是画了一个圆圈,和左上部门相对称。不过这圈里画的是啥,小田看不出来,哪位高手来看看,评论区里可以留言补充哈!如果不说这是千年前古墓出土的,我想放到现在多数人面前,都会以为这是哪个熊孩子画的蜡笔画,真的很像!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的右下角部分。画中的女人我们一眼能认出,不过她前面的东西是啥呢?既然这幅图被命名为《地主庄园图》,那么这几个类似瓶罐的东西是不是庄主人用来酿酒的酒缸呢?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和设施的大体轮廓,之后像小孩子涂蜡笔一样,将酒缸和女人的衣服涂上颜色,让这幅图整体上看起来生动、诙谐。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画,专家看后竟都笑了:这是谁家熊孩子画的?

在网上小田也曾看过很多幅古画,也包括现在很多书画大家的大手笔之作。像宋代张择端的那副稀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整体看上去古风十足,也透露着宋代先进的科技和人文信息。作者对图中的人物和设施画的逼真至极,尤其是对画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无不彰显着作者的高深画工。

而这幅古画却与众不同。作者简单的笔画中透露着的是童真和诙谐。他近似于现在熊孩子蜡笔般风格的画法,让千年之后的考古专家看后都是一愣,忍不住笑了,还以为是谁家的熊孩子穿越了画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