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滨谊——国土空间城市人居发展的极化和集化

 中南城建君 2019-07-20

本文章由2019空间与未来上海国际研讨会专家发言梳理而成,经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信息:刘滨谊、同济大学教授)

我来自风景园林,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历来是心怀天下,绝不只是做小园子。在过去30多年当中,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全国范围内,从大尺度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一直到中小尺度的城市设计都有介入和参与。正值新时期的到来,尤其是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的成立等等,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下,引发我们这个学科的一些思考,我们也给自己加码,想从一个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一下我们未来的发展,想从哲学的高度来回顾一下我们过去的成败得失。

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这个事情就来自于我们最早从这里出来的这个环境,我们发现自然界中是呈集化的,自然赋予的万物生命体的存在方式是集合集化的,尤其当我们体会一些事情,大家看到这幅途径肯定是心情很放松的,在这样一个大自然的环境当中,所有的生命体在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这样一种集化的感觉在历代凝结成文化,体现在我们的山水画当中,如果我们把它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来看,地球空间除了爆发式的极化,生命生产生态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个缓慢的集化过程。极化和集化这两个相差很大,从自然界来看我们近代人居环境发展,极化是侧重发展的动力,而集化侧重发展的状态。近代人重视动力,轻视忽视状态,而且是在不经意之间已将这种创造动力的极化转变成了人居环境生命体存在的状态和关系,使得这种关系成为一种极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来了。

这是人类极化至高无上的时代,霸权主义、资本的极化、财富的极化、个人名利地位的极化、从个体到群体,从单位到社会、从国家部门到各行各业,甚至今天的学术界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都在追求着极化。而且极化的身影哪怕是在我们比较理想的田园城市中也是可见的。

极化发展导致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人居环境的三连环问题,第一,城市自然丧失、环境污染严重,第二,城市人居方式畸形和价值观念恶变,第三,公共发展滞后,公共财富贫瘠。

上海极化发展的结果,这是之一,水系都没有了。中国延续五千年的人居环境观与集化发展之路,首先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立体的自然山水,恰恰是在一个客观的自然的环境当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特点,就是立体的。所以全世界这么多国家,应该说只有中国人,很早就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世界观,中国人追求天地人和是这种集化追求的终极结果,对应于人居环境则正是天下大同、和而不同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人居。

这是一个图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说天地人,但是仔细想想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三位一体互相触动的,不是哪一个在先,哪一个在后的问题,互相发生的影响,而它们影响的核心目标最后就是为了生命,为了生存。

中国人大约在八千年前研究发光体、被照体和影,最后这个意思凝结到了“景”这个字。而且差不多到3000到3500年前的时候,总结出来景风至天下和跟社会发展有关的规律。再到1800年前的山水游赏造园兴起。所以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内通常理解的就是第三阶段,其实就那么两千年的历史,但是它最早是可以从4500年前画象砖上体现出来,一个女娲一个伏羲其实就是最早的国土空间规划师。而且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风景概念从一开始就在寻找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共生,实际上也是关于国土资源等等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说风景关乎天下。

这是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线,这是很著名的两千年前建造的石头城。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我们就很容易的体会,没有这四面大山的宏伟环境就没有伟大的石头城,伟大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伟大的风景,伟大的风景造就了伟大的城市,造就了动人心魄的建筑。

所以我们讨论两个Ji化的问题,首先动力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们能体会到,其实发展的动力最终也还是来自于大自然。这个应该已经成为共识,中国人居环境的建筑规划风景应该这么说,中国建筑的母语是园林,中国城市的母语是风景,中国人居环境的母语是风景园林。

中国的世界观跟人居环境观始终是先进的,在不同的时代包括今天。经过五千年集化的发展,人居环境实现了背景、活动、建设的三元一体、和谐互动。但是就是最近这一两百年,在工业文明的时间,人居环境的发展却反其道而行之,最终这个极化以其巨大的时空张力将传统集化的三元彻底一拉开,这三个方面分离了,完成了迄今为止人居环境史上最为惨烈的三元分裂——背景、活动、建设的三元分裂,我们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与这个是分不开的。

刚才讲了中国的天地人和观念是先进的,直到今天也是先进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五千年后当今中国领先世界的思想跟行动,天的方面我们从自然的能源来讲,它是从外太空汲取能量,地的方面,以一带一路为龙头,我们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GDP。从人来讲,我们这回讲的不只是自己祖国之间的天地人和,我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中国的集化之路对于未来十届人居文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纵观世界人居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总是最先遇到了人居环境最新而重大的问题。我研究了这么多年世界人居环境学方面的内容,尽管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似乎有一些领先,但是我总觉得它是技术上的领先,其实我们中国始终在不同的阶段,它遇到的问题应该是人类最先遇到的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遇到的,我相信过若干年可能其他发达国家还是会遇到的。有限的资源、恶化的环境、破坏的生态、不断增长的人口等等。虽然类同于《分裂的西方》,因为极化发展的副作用,今天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谷而将物极必反,这也进一步表明处于当代十字路口的世界人居环境发展需要中国的某些传统之路,也就是集化之路。可以比较一下三种环境观和实践,第一种就是中国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集化思想。比较下来第一种比第二种、比第三种更为全面而先进。

这是当代城市规划的盲目无知,或者步欧美后尘,缺乏风景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景观概念发展起来的现代规划设计观念和方法上是不及中国古代的风景和风水、风土、风物的,结果必然是落后的,大量能源损耗、大量的环境心理纠结。

这是去年国务院刚刚批准的,某城市的规划,这个问题就出在风向位是这样的,新规划城市的街道空间是正南北、正东西的,有一部分是“随着自然常年主导风走的”而顺应结合了自然能量,恰恰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城的部分。

关于这个问题,说你都是用古代的东西,不对,我们也可以用现代的领先的科学研究去证明这个东西,这是我们刚刚完成的中国风景园林界第一项刚刚结束的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有很多研究,这是上海其中的一个小区,我们研究下来这是目前它的现状建筑方位布置,而这是我们根据科学理论证明了的,如果建筑这样摆,它的通风是最好的。可能还有人说,这个主要是为了日照,但是大家注意,上海夏天首要的问题先是通风,日照我认为是第二位的,跟实际环境相比也能找到佐证,这是传统的,过去的住宅为什么这样摆,而新建的不讲究这种传统,或者不讲现代科学的,不讲现代小气候的就不得不靠一大排的空调了,这个道理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预计还要花上百年,为这种偏离优秀传统的现代发展买能源、买低碳、买环保的单。

进一步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不能老是沿着过去的一些错误一直往下走,问题出在哪儿?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在极化主导的百年人居环境进程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真知灼见的理论思想,其中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应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综合而前瞻的理论。关于这些我们团队也做了一些研究。这里面就涉及到方法论、涉及到哲学,经过研究,我们找到了我们的理论与古代的联系,与优秀传统的联系。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把传统被忽略的背景和活动单独的拿出来,跟我们习惯了的营造组成三位一体的去考虑。在这个研究当中当然有很多工作,做了20多年,我们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成了五类,现在可能是六类典型的人居环境,上下五千年的去研究,总结经验。

当然也有我们团队的实践,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当中。也有我们关于历史的回顾。人居环境的发展不管政策怎么变,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去修正,不断的去进化,不断的去调整方向,使它趋于更好。

这里面我们的依据应该是客观规律,而这个客观规律中国其实是有条件的,因为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且从风景园林看出去,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今天讲国土空间规划,其实五千年来一直在做,只是以前做的可能我们不是太了解,不是用现在的语言。

比如中国整个自然山水河流的系统它结合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它其实已经是逐渐成体系的。你比如宁夏银川,从唐代开始就有灌渠,我们今天还在用它。就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这些都是我们一些可以依据的已经发生了的,可以找得到的规律。

包括这里面我最后在这样一个第三阶段的时候,比如公园城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这里面很重要的强调了背景,人居背景包括资源、环境、生态,活动包括了感受、文化、行为,经济形态包括了产业等等。我们这个学科的理论,人居环境的五个统筹,跟国家战略的五个统筹以及跟行业发展的五项,其实都是同构的,他们都是一个三元一体与两元互动。你比如国家战略。国家这五个统筹其中有三个是一个状态元素,经济、文化、生态它是一个基本状态。政治跟社会是动力元素,政治和社会也是一个轴,但是你离开了经济、文化、生态这样三位一体,离开了这个存在,你再说动力也没用了。依此类推,其他的都是这样,我们的行业走的其实也是这条路,也应该是这条路。

而传统上的极化只追求了两元的互动,忽略了这个关系,忽略了这个存在和状态。所以我们说在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回顾一下建国以来的人居环境发展的阶段,差不多就有30年一个周期这样一个规律,恰恰是在前两个阶段,对于背景跟活动我们是忽略的,第一阶段我们是干脆不管,到了第二阶段,我们是管了,是负着管,我们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加剧破坏。人居活动的方式、生活方式是加速的异化跟病态,所以我们现在正是第三个阶段的起步期。

第三阶段的起步期我们的轻重缓急想用这个图把它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国家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这些与发展,与我们的理论分析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实现未来的发展,应该走向三大人居文明,要树立三个观念,确实要有观念的提升。

第一个大家已经在不断的通过生态这两个词在强调,就是人居环境生命观。其次很重要的就是关于人居环境的集合观,第三个是人居环境的时空观,这里面要非常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只是就空间论空间,我们要考虑时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这个行业40年前就有专业人士已经看到这一点,当代的人类时空颠倒,时空关系错乱,才引出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一定要把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好多东西是急于求成反而不成,所以这是三个观念。

结尾,我们说建设公园城市,这是去年提出的,其实它就是未来千年人居发展的曙光,公园城市现在提出的人、城、境、业三位一体(人、境、业三位成为城之一体),都是跟刚才说的三元一体、二元互动的结构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说建设公园城市这个行动肯定是不同于以往的,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行动。

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像公园城市,我们早期已经在尝试了,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回顾百年,盲目的极化为未来提供了成功之母,而溯源五千年的演进,中国人居环境与风景园林一脉相承,遵循的都是极化之路,追求的都是天地人和。

这是我们前两个月刚刚完成的佛山地区的发展规划,我们不能只是抽象的在那儿说理论,一个遵循着集化思想发展的新时期的城市空间规划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这是其中的一种尝试。

最后结论:理解了中国的风景就找到了发现绿水青山美的钥匙,感悟了中国的园林就能体会十一栖居的阵地,中国风景原理是从国土到千家万户人居文明的高标准、高目标。新时代国土空间融入风景天下的思想,坚持集化之路,势在必行。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