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和课堂】《太上感应篇》8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9-07-20
余觉中 中和文化 2015-10-15

《感应篇》所列善恶,虽大半从事迹上说来,然返而求之,一一皆起于心。心也者,感之主而应之机也。一正其心,诸善毕集,读《感应篇》,当思此旨。

---止唐先生


20131103觉中讲解太上第八讲(音频)


20131103觉中讲解太上第八讲(视频)

经文内容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讲课内容

什么叫德?德是人去体道、行道后,有得于身的东西。它发而为用,显在事功上叫功,所以德和功是一内一外,但又互相联系,因为德是通过功去积、去明的,而功又必须是德发出来的。道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我们人如果要想去明道,可以说除了积德累功没有别的太好途径。但我们因为自己的习气,恰恰又忽视做这样的一个事情,因此要想真正明道是不容易的。

我们前几节着重讲了立志问题,可就算立了志,这个事情也不见得轻易就能做起来,因为这里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积,一个是累。积是我们不断地积少成多,累则是从低开始,一点一点地垒得越来越高。所以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算人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无不是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积累功与德就能成道,积累恶念、坏事我们就会堕落。我们人的身心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生活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灾难,有些绝症比如癌症已经没法治疗了,有些灭顶之灾已经没法挽救了,这些看似很偶然的病痛与磨难,实际上并不是偶然的。《易经》里讲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既然这个事情这么重要,我们怎么会经常忽视它呢?就是因为自身的习气在左右我们。遇上事情后,总是让欲占上风,理退居于下,理欲相争的时候经常是理败给欲,所以这个事情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很难做到。如果一个人真在这个地方能明理,然后能持久地去行,那么这个世上是没有一个人不会成道的。

古书记载有个故事:有一个姓付的先生,从小就好道。有一次他跑到焦山的石室里面去修道了三年,感动了一位太乙真人。于是这个真人给他一个木钻,然后指着一块五尺多厚的石头说,你用木钻把它钻透,等你钻透了我就过来度你。这位付先生接过钻就一心一意的开始钻石头,就这样他天天钻,结果钻了四十七年终于把石头钻穿了,这时真人果然出现度化了他。这个故事就像铁杵磨成针和滴水石穿一样,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能持久地做下去,不管你做的努力多么微小,但是久了以后就会成就不可思议的果报。

我们人在伦常当中生活,这种积德累功比起钻石头更有难度,但是这种难恰恰又显现出不难和平常。因为很平常,所以又经常忽视它。因此我们修学需要靠明师来指点,尤其是上路,如果没有明师指点,我们绕来绕去就总是不得其门而入。而且我们人容易心高,动不动就想做什么大事业,一般的小事情就懒得做。但实际上如果这个下手的东西没有了,总抱着一个什么大志,最终只能是抱憾而去。因为做大事,如果没有小的积累怎么能做得成呢?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下决心从小事上去做这个积德累功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有一个故事记载宋代有一个人,他有一天上市场看到一个鞋铺的靴子感觉很熟悉,因为这是他父亲死时的随葬物,怎么会跑到鞋铺上去呢?他就问那个鞋铺匠这个靴子是从哪里来的,鞋铺匠告诉他这是一个官人拿过来修整的,他说你等一会儿他就会来。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官人骑着马来,他赶紧礼拜,可是这个人没理他,而是取了这个靴子骑着马就走了。他一看这不就是他爸吗?就在后面赶紧追,追了一两里地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就喊,我们父子一场,你也不说句话教教我。这个时候他父亲开口说,你去找一个叫葛繁的人教你吧,我没什么好教你的。这个葛繁是当时镇江的一个太守,于是他就赶紧跑去找葛繁去了。见到葛繁他就问,你究竟做了什么功德?连冥府的人都觉得你德行好,让我来请教你?葛繁说我也没做什么,只是每天做一件利人的事情,开始一天做一件,后来可能两件、三件,有时候十几件数十件,我坚持了四十年没有断过。这个人问那什么叫利人的事情呢?葛繁指了一下凳子说,比如这个凳子放歪了妨碍别人走路,我就给他放端正;人家口渴了,我就给他递杯水。我们大家想想,这样的事情,上至宰相下至乞丐谁都能做,简单不简单?我们与人打交道,这样的事情简直比比皆是,可是我们往往就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丧失了所有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没立志。因为只要是没立志,对于行善、积德你才能明道的道理就信得不真。

所以难在哪里?就是难在我们有几颗心不容易发出来,一个是真信心,一个是勇猛心,一个是精进心,一个是坚永心。从信字入手,信的是什么?信这个道,觉得只有这个道能真正去改变我们的命运,能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这个地方你信真了,我们行才能够笃,才会实实在在地去做。但是光有信心,没有勇猛心也不行,因为我们的各种习气太重了。人这种不好的习气有非常强的粘着力,它死死地抓住我们不放,因为它要吃我们的脏东西,我们变得越脏它越有营养。但是只要有了这种勇猛心,就像俞净意公,他的心一翻过来,在观音大士面前磕头,连血都能磕出来,这就是勇猛心。所以有些习气很重的东西,我们如果没有一颗比他更强的勇猛心就根本斗不过它。但是勇猛心一时升起来了好像什么都能舍得了,但时间久后,旧习气又回来了还是不行,所以还得有精进心,就是你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就认准它不断地往前走。

最后一个是坚永心,志要坚,要持久。刚才那个钻石头的故事,他钻了四十七年,这就是一种坚永心的支持。比如农作物,它从种下到收成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其它很多好东西,它的成熟期往往都比较长,因为这样它才能积聚更多天地间的精华营养。所以要成就自己是世上最难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希望学几天就成就了呢?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就使我们丧失了坚永心。

在积德累功方面,有时候我们只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够,如果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大家互相鞭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外缘,所以明师益友都是不可缺的。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是斗不过环境的,大家都做着与你相反的事情,你个人的力量不够,只能被大家带着走,到什么时候你的正面力量大了,才可以把这个潮流扭转一下。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先要认准积和累的重要性,然后再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烧开水,在刚开始的几分钟里,不管火有多猛,水都是开不起来的。但如果等它快要烧开的时候,就算你的火力减了好多,它不久还是会沸腾的。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好像挺用功去学一个东西,但是发现似乎没什么收获,自己身心也没什么改变,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水太多太凉,甚至可能还是个冰坨子的缘故。每个人起步都不太一样,就像我虽然用功了这么多年,到至今还无所成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大的冰坨子,虽然烧得好像比大家卖力,时间甚至比好多人都长,但我还是没有化掉。但是我认准一个理,就算我是个冰坨子,只要我不断地去烧,就总有化开的一天,我就认准这个理不放弃它。这样慢慢久了以后它就会变化,当你变化的时候,你往往会觉得很突然,因为你没有想到它能真的变了。

记得2005年的时候,当时有人看了《做人之道》后要请我讲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写出书了,但那是被逼着写出来的,东抄抄西抄抄合成的,自己没有很深的体悟,给别人能讲什么呢?所以根本就不敢去讲。后来人家三番五次的请,到第五次时我觉得不管怎么样这是别人的一个愿望,也是给我提供一个机会,再拒绝就是对人不敬了,这我才敢出去。那时候我不出去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我脖子上长了一个瘤子,有花生粒那么大,自己觉得不美观。我那时心里还想,等什么时候脖子上这个瘤子没了我就出去讲。后来又想,别人请太多次了,再不出去讲就有点对不起别人,算了,没好我也出去讲,这样我才出去的。在座的门红海同学就是在那次讲座认识我的,以后就一直学习下来了。后来有一个同学家有一种自制点痣用的药,他说你试试看,我一试还真管用,但就是每次上药后都太疼了,而且外面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里面的更大,我想还是算了,自己慢慢去悟去化吧!前几天在北京师范大学听讲座,有一个北外的同学,毕业十多年了,他在厅里看到我,想叫又不敢叫,他觉得像余老师,一看脖子上怎么没有瘤子了,于是也不敢认。通过这个瘤子的从生到灭,我自己有一个体会,你看它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也是你慢慢积累下来的。我们人,如果不去明道,不去行道,那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水深火热,就是一种是水病,一种是火病。我过去讲过,杀我们自己的是“名、利、色”三把刀。刀只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帮你成就,也可以用来杀人。所以不能说“名、利、色”好还是不好,就看人怎么利用它。我们人的身心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火病,一类是水病。火病主要是从“名、利”来的,水病则是从“色”来的。火病的特征是人脾气大,动不动就发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所以这一类人的身体上半部出的问题比较大,因为火是上延的,所以容易生火疮,它会化脓发出来。王善人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他就是火病,火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它属于急病。急的东西来势很凶,但你一旦悟过去,心一扭转一下子就好了。所以他十二年的疮痨,一听善书一念之间就好了,这是火病的特征。好色容易得水病,它一点点消耗精气以后,阳性的能量越来越少,身体就越来越寒,因此身体下部出问题比较大,容易生冷的水疮。所以我们这颗心,如果心结打不开结在那里,反应在机体里面就是凝滞不化,这就叫肿瘤。癌症之类的病为什么难治?就是长时间的这种寒性东西积累得太久了,你要他一下转过念头马上好是很难的。一个冰坨子你要给它化掉,那得烧很长时间,所以治慢性病不能着急,一着急就会给它破坏了。但只要你方向认准了,慢慢去对治它,不使它往恶性方向发展,就已经是大幸了。所以对待癌症这样的病,你越不去动它可能反而越活得越久,如果自己能把病根悟一悟,自己有可能就救了自己。所以这些东西,我们如果缺了积德累功这一关是斗不过它的。因此不是别人拿这三把刀宰了我们,本质上还是我们自己拿着它们把自己宰了。

当然我们慢慢去学习悟这个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三把刀翻过来为己所用。上次讲了,我们要珍惜名节,因为名跟实本质上是相符的,所以我们在惜名的时候,就是在惜实。所以在我们传统里对名节是看得很重的,因为它不仅仅是表面那个名,而重要的是名背后的那个实,它们是不能相互离开的。利也是如此,所有的生物都是趋利的,但我们怎么样才能趋长久之利?只有当利人之心越来越真、越来越大的时候,才可以给它翻过来用。色也是一样,佛经中描述的极乐世界那么美那么庄严,它就是由色转化而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太上感应篇》、《阴骘文》、《文昌帝君功过格》,古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书里讲的这些事情?而且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还是被我们一般人都看不上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我们人人都容易忽视的小事情,只要你一件件去做了,这就是积德累功,它对于我们悟道、证道来说极其关键。我们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有没有人引导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那我们的生命怎么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呢?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

夫子的学问,核心就是人要成仁。当然成仁是有内有外的,“仁”是内,外体现出来就是“智”和“勇”,所以“智、仁、勇”三达德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三要素,虽然叫三个要素,但实际上就是一个东西。所以积德累功这个事情用我的话说就是我们去开善性,因为这个善性本来是有的,我们慢慢地遗忘了、丢失它了。所以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就是我们把这个善性给丢失了,现在给它找回来,这是学问的根本。我们只有站在这个学问的根本上,然后你学什么知识技能它都变得有意义了,怎么样去帮助成就自己,帮助成就别人,你就知道怎么去驾驭这些知识技能。但如果你没有这个根本的话,你怎么会知道如何去驾驭这些知识技能呢?它反而从某种角度讲把你的善性给蒙蔽了。所以教育的奥妙是在这个地方,但是我们自己当老师的都不知道怎么去开善性,那还怎么帮助学生去开善性呢?做不到的。

人在积德累功到一定程度后,我们正的力量就超过不正的力量了,这时我们会有一种表现,就是你喜欢接触善的东西,比如你喜欢做善事,喜欢读善书等等。所以我们要特别去重视惯性的力量,要养成好的惯性,堵住不良的惯性。因此儿童教育尤其重要,因为他是一张白纸,自身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抵抗力,所以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你把他往左边推他就往左边跑,往右边推他就往右边跑。所以现今时代,我们在儿童的教育上,怎么给他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慈心于物

下面讲慈心于物,仁心就是慈心。我们知道磁石是有吸引力的,我们人善心的力量也是有吸引力的。宇宙那么大,万事万物林林种种,这是它分别的一面,但所有分别中它又是在一个有机整体里面,这是靠什么力量组成的?就是靠这种磁力,作为我们人去同化宇宙的时候就是一种慈心。人与人个性不同,但是慈心可以让我们把别人看成自己一样,使人我达到一体。慈心本来都是具足的,当我们慢慢失落的时候,也可以把它给找回来,那么怎么找回来?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是讲“立爱自亲始”,为什么能够亲是因为有爱,我们一直讲爱有贪爱、情爱、仁爱几个层面,虽然都是爱但级别不一样,只有仁爱才是我们的本性之爱,它是无条件、不求任何回报的爱。这种爱的培养就要先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从自己的父母、亲人身上开始体会,把这个爱慢慢培养足了,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能爱他人。

儒家讲的“爱有差等”并不是说爱有分别,而是讲的一个自然的道理。这就像我们的电灯,光小照的范围小,光大照的范围就大。我们自己开发善性,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就打开,所以它表现出来就是有差等的。如果我们太早讲像佛陀一样平等的爱,因为你开始是做不到的,做不到为了显示自己能做到你就在作假,作假的那种爱不是真爱。所以开始要先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爱,然后爱别人,接着从人到物,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东西,这又是爱的进一步扩大。因为人和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按照因果的道理,我们对别人、对环境所施予的一切都会反馈回来,这叫天道好还。我们普通人,只要有一点点修养,如果别人对我好,我还知道要回报,何况是天呢?天是完全无心的,所以你给它什么它还给你什么,你敬它它也敬你,你发出恶意,这恶意反过来伤你自己,天是最有灵性的。我们上次讲的宋代赵清献,每天晚上要焚香去告天,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都逃不过老天的眼睛。如果我们天天去反省去告诉老天今天做过什么,反省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果这样不断地坚持,我们就能有很大的变化。

慈心最明显的一个回报,就是你爱护别的生命,所以你的生命也会受到保护。我们现在谈养生,重视各种各样的运动,各种各样的补品,好像一吃补品马上就能解除病痛似的。什么叫养生?生的本质就是性,养性才是最大的养生,我们对这一点往往关注得太少。夫子说“仁者寿”,就是说我们积德行善开一点点善性的时候,就接到了老天最宝贵的气,道家叫先天真一之气,孟子讲浩然之气,那个东西它是不偏的。我们后天的东西,它的性基本都是偏的,不是偏于阴就是偏于阳。所以我们吃药不能乱吃,要大夫根据你偏的情况然后用药物的偏来纠你的偏。但是如果遇到庸医的话,有可能让你偏得更厉害。但是我们在善性开发以后,你接到老天给你的那个元气,这个它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它能够彻底地把你的偏给纠过来,所以“仁者寿”的根本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此爱护生命的这种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如果不培养的话我们小的时候就容易走向反面了。

我小时候就好玩,喜欢拿弹弓去打鸟。有一次燕子在飞,一弹弓竟然把它打下来了,自己还沾沾自喜认为很厉害。我们看很多孩子在玩蚂蚁这些小虫的时候,因为好奇就给它弄死,在孩子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大人看到这种情况要好好跟他讲道理引导他,否则养成习性就麻烦了。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比这个恐怖的还有,就是这种杀人游戏,从小就给孩子看的话,他在心理上养成了以杀为乐的习惯,那可麻烦了。这种人以后碰到不如意的事,杀人可能连眼都不眨,心会变得很硬很硬,没有慈心了。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善性,我们人失去善性的话,在本质上已经不是人了。“人者仁也”,人如果没有仁就不是真正的人,虽然我们形体可能还在,古人讲那是衣冠禽兽。所以爱护生命,我们一方面要救生,就是看到别的生命遭到威胁时要救护它。这种救护,越是你本性出来的,它对你的报答越是充分的。

网上曾经报道杭州一位母亲用手去接从楼上掉下的孩子,这个时候她根本就没有想到自身安危,这就是善性在起作用。古代有个故事,有个读书人去亲戚家串门,刚好亲戚家的狗生了四条小狗,那个亲戚觉得不吉利,打算把狗扔到河里去,他知道了就有点于心不忍,就自己拿回去养。后来在家里给它养大了,有一天傍晚,突然听到一种很奇怪的声音,他定睛一看,原来有一条像车轮那么粗的大蟒蛇向他扑来,正在这个关头,他养的四条狗一起冲上前去咬那条蛇头,最后把它咬死了,救了他的命。所以说他就是那么不忍心生命遭到杀害的一念,救了那几条狗的命,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救的是自己的命。所以救物的命就是救自己的命,它是不能分开的,本来都是自然的,就是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贪欲,把本性磨灭了,才感觉是不自然的。

然后是“保生”,就是我们不去主动伤害生命,“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不管动植物也好,其它生物也好,你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贪欲去残害别的生命,包括一些我们觉得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地下的天然气石油,煤等等,这些东西是地球的肾水,我们把人的肾水给抽了人怎么能活得好,你把它全拿到上面来了,给它烧掉了,地球的生命就枯萎了,所以从真正生命角度讲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佛教里特别强调不要杀生,不杀生就是去保生,还有去放生,都是保护它。最后我们还要去养生,就是在养这个生命,不但养我们自己的生命,还要养宇宙万物的生命。我们的每个正念,做的每件好事,都是在帮宇宙万物养生,给别的生命提供正面的一种能量,这是最大的养生。所以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实际上是我们修行最容易忽视,也是最避不开的地方,我们要做的都在这里面了。

(此文未经觉中老师订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