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莲寺的前世今生

 苏迷 2019-07-20

夏冰

  苏州阊门外宝莲寺,曾是我母校金阊实验小学的所在地,我在这里度过了5年的学习时光。记得校园偏东有座古建筑,是学校的大礼堂,每逢下雨下雪,体育课也会在这里进行。若干年后才明白,这座巍峨的古建筑便是当年宝莲寺的大殿,供奉佛像的地方。

  翻阅了方志典籍等资料,才对宝莲寺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宝莲寺,本名涌莲庵,是清代一彬益和尚晚年清修的地方。一彬益和尚,原籍浙江黄岩,少年时身形矫健,常负重翻山,出入瓯闽,有豪侠之气。年二十八,在本县法轮寺出家,后师从天台山正海大师。一彬益和尚非常有个性,他认为,与其在天台山因人成事,不如靠自己的努力来弘扬佛法,于是他独自来到苏州,嘉庆三年(1798)就任临顿路灵鹫寺住持,一手将这座濒临荒废的萧梁古刹重新振兴起来,恢复了旧观,得到僧俗两界普遍赞叹。随着佛门威望的提升,一彬益和尚又先后被请去担任楞伽寺、半塘寺住持。晚年,他退居阊门外社稷坛东面的涌莲庵。

  一彬益和尚持戒律甚严,而言论谈吐却很通脱,口若悬河,极富辩才,

  有时候还拊掌大笑,显示出豪放洒脱的性格。他生平所得布施,有白银20万两之多,都用于佛教事业,而自己生活俭朴,晚年出门遇雨雪,也只是以油伞油鞋来应付,从来不坐轿子。

  虽说已经退居,一彬益和尚还是时刻不忘弘法利生的使命。他觉得涌莲庵地处阊门外繁盛之地,信众众多,且交通较灵鹫寺更为便利,所以命法嗣弟子永华(号松涛)将涌莲庵拓展为大寺院。道光五年(1825)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彬益和尚还没亲眼见到新寺院落成,就圆寂了,世寿71岁。松涛和尚经营筹划,不负乃师重托,终于将涌莲庵扩展成规模宏大的寺院,并正式更名为宝莲寺。松涛和尚就任宝莲寺方丈后,一彬益和尚作为开山祖师被塑像供奉在宝莲寺内。包世臣是一彬益和尚的老朋友,为了这份二十多年的情谊,他写下了《一彬益和尚像赞》。

  同为浙江黄岩籍的松涛和尚,为人诚朴,喜爱文艺,不但能写诗,与诗人谢元淮、姚燮等都有交往,还擅长书画,曾主持摹刻“现千手眼”观音菩萨像大碑,碑上篆额为状元石韫玉所题,今藏于寒山寺寒拾殿内。松涛和尚还航海北上京师,将全部《大藏经》请了回来,敬藏寺中。道光二十一年(1841),松涛和尚圆寂,其弟子量悟(号藕香)和尚克嗣其业。

  咸丰十年(1860),宝莲寺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能诠和尚重建,兴建地藏殿与观音殿。光绪年间,能诠和尚圆寂,静海(号越岸)和尚继任宝莲寺方丈。

  越岸和尚,原籍浙江太平县,18岁在天台山出家,33岁来苏州灵鹫寺听讲经。自从住持宝莲寺后,越岸和尚继承能诠和尚遗志,勤修佛事,还亲自去福建深山采办木料,备历艰险,运回苏州,将佛殿斋舍次第建成,使宝莲寺成为规制宏大的佛门巨刹。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十五日,越岸和尚在宝莲寺圆寂。之后,越岸和尚的同乡宽然(号静安)和尚也担任过宝莲寺住持,他是一位画僧,与弘一法师交谊深厚。

  宝莲寺最后一任住持是松万和尚,他于1949年在寺内创办义学,这也是后来宝莲寺成为学校的主要原因。如今,金阊实验小学早已迁往广济桥北堍,宝莲寺所在地也被夷平,宝莲寺的历史似乎应该画上句号了。其实不然,宝莲寺的大殿尚在人间,只不过现在它以城隍庙“太岁殿”的名字呈现在世人面前。

  故事的起因,竟然缘于一场大火。1983年5月22日,位于景德路城隍庙的苏州苎麻纺织厂突发火灾,而刚搬家到城隍庙南面神道街的我,亲眼目睹了这熊熊大火将城隍庙里的寝殿化为灰烬。转眼十多年,金阊实验小学因发展的需要,准备拆除宝莲寺大殿后建造新校舍,经苏州市文管会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权衡再三,决定将宝莲寺大殿整体移建至城隍庙被烧毁的寝殿遗址。1995年,宝莲寺大殿整体移建完工。

  想当初,幼年的我,每天在城隍庙前的公交站乘坐公交车去宝莲寺那里上学,并经常在宝莲寺大殿内与同学伙伴打闹嬉戏,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而世事难以逆料,没想到若干年后,宝莲寺大殿在存废之际,仿佛施展了武侠小说中“乾坤大挪移”的功夫,居然化身为城隍庙“太岁殿”,最终喜获新生。

2019.7.13  苏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