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带下(慢性盆腔炎) 刘绪英医案:袁某,女,41岁。1993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1991年12月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后因受凉始觉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冷痛,白带量增多、质稀、呈褐色,左下腹似有包块,按之疼甚,每逢受凉则上述症状加重。曾在某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厚并明显压痛。左下腹可触及3cm×4cm大小之条索状包块,压痛,B超提示:左侧附件区可见囊性包块,化验血常规:白细胞7.2×109/L,中性0.70,淋巴0.30。 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给予氟哌酸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科就诊。症状同上述,诊见:面色苍黄,舌色淡红,舌边缘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为带下病。辨屑寒凝血瘀,湿浊不化,治以活血化瘀,祛寒化湿法,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处方:桂枝10g,桃仁15g,丹皮15g,茯苓12g,赤芍15g,川芎12g,延胡索12g,苍术12g,香附12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 服上方8剂后,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冷痛明显减轻,白带明显减少,左下腹包块缩小,继用上方加蒲黄9g,又连服10剂,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区压痛消失,左下腹条索状包块消除,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区囊性包块消失。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河南中医1995,(6>:342) 按语:下腹包块、小腹冷痛,寒凝血瘀也;白带量多、质地清稀,湿浊不化也。故用桂枝茯苓丸加苍术等以化瘀去湿,两相兼顾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