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仕沛:经方群答疑解惑(一) | 一针一药

 中医药方便 2019-07-21

▲黄仕沛在澳门讲学

黄仕沛  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人。祖辈五世业医,1983年起连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曾专攻仲景之学,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摘要】

各位我有幸参加这热情扬溢的经方群,见到大家所提出的问题,颇有深度,也有难度。要我一下子给出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压力太大了!因经方学术都有很多流派。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的答案。我只是一个经方的小学生。只不过年纪长些而已。见解未必超越群中各位,不过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抛砖引玉而已。

【本文为黄仕沛解答“经方答疑解惑群”问题接龙。】

一、李发冰问:

临床中看见有湿热的病人一般都会想到用温病的方,伤寒论中如何清中焦湿热,例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泻心汤及几个泻心汤,哪个效果更好一点,能通过加减替代温病方清理中焦湿热吗?想听听老师意见?。

黄答:

你所提到的“中焦湿热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及几个泻心汤,哪个效果更好一点。”其实,中焦湿热只是指出病位,并没有指出“证”也就是“方证”所以很难说那一首方好。正如柯琴说的“有是证用是方”。同时,小柴胡汤也有人认为是湿温方,也治湿温。

二、广东陈剑文问:

在我们广东,临床上常见外感后的咳嗽常纤延难愈,尤其是小孩子多见。请问黄老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黄答:

我临床所见感冒后的咳嗽,往往是上呼吸道(尤其是咽喉部)的遺留症状。所以,大多数都是喉源性咳嗽,如果囿于中医的“宣肺止咳”往往是难收满意疗效。我常常从咽喉入手取效。

三、广州陈丰问:

请教老师,大论条文说: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近来在病房遇一中年女性患者,可疑三叉神经痛,左侧面部疼痛2周,下午1-5点甚,疼痛发作前潮热汗出、怕风,脉缓、舌暗红,上腹部温度低,便溏,晨起偶有口苦,无口干喝水少,我用桂枝汤干姜代生姜加黄芩、茯苓、白术、附子,但后来得知患者有饮酒史,能喝半斤一次,虽发病来没有再喝,但还是怕她是个“酒客”,想起“其后必吐脓血”有点害怕,不知老师有没有给“酒客”用桂枝汤的经验?

黄答:

我意见仍是“有是证用是方”。桂枝汤证在者仍与桂枝汤。不必泥于此两条。酒客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或旧病,仍可用桂枝汤的。

四、吉林陈晓辉问:

请问老师现在用的柴胡是北柴胡还是南柴胡,市场上柴胡种类很多如何选择?

黄答:

我认为北柴胡较好。

五、北京潘孝龙问:

芍药这味药在经方的用药中是补药还是泻药,一般的认为这是酸敛养阴的药物,单也被称为“小大黄”,被当做轻剂的泻下药使用,不知如何理解?

黄答:

无所谓补泻。有是证用是药。虽然第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能通便不等于此药就属于没有补益作用的“泻”药。地黄也能致泻,不等于地黄是“泻药”。

六、北京潘孝龙问:

现在一些大夫干姜、生姜混用,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是否有差别?

黄答:

生姜当然与干姜不同作用,否则仲景不会区别运用了。

七、重庆刘俊康问:

温病和伤寒的治法能否统一在方证合一上:有是证用是方?

黄答:

我赞成寒温统一,但以伤寒为标标杆。伤寒论的方证较严谨且是从临床中来的。后世有些方其方证未必如经方方证贴近临床。

八、吉林陈晓辉问:

方证思考: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以上方6个方剂均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如何区别?

黄答:

《伤寒论》相关条文,就是其典型方证。如何鉴别,可以温习条文。不过此6首方不都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

黄仕沛教授第一次国内系统授课

黄仕沛教授本次受邀厦门一针一药开办4日的系统课程,主题为《黄仕沛经方临床应用体系课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一次华丽的学术总结。耗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讲稿,干货满满,让学员学完临床能够直接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