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经方:小建中汤 | 一针一药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5-27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

原文:虚劳裹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乾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从证状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里急,腹中痛,为里寒之象;二是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为热象。同一个人,为何会产生这两种相反的证状?因阴阳是互相维系的,虚劳病发展,往往可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阴阳之间失去互相维系的作用,故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则可以产生偏寒偏热之证。阴虚而阳浮生热,故有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热证;阳虚则生寒,故有里急、腹中痛等内脏失去阳气温煦而产生拘急之象。心营不足则心悸,阴虚而阳热上浮故生衄血,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则四肢酸疼;肾虚不固,心肾不交,故梦交失精。

由于阴阳两虚,寒热夹杂,治疗时若补阳则损阴,养阴则碍阳。因此,必须调补脾胃,建立中气才能调和阴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虚弱,势必影响气血的生成,气血不足,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主要因素。故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可以协调,则寒热错杂之证可以消失。正如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所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

《灵枢。终始篇》说:“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心甘药”。小建中汤是根据这一法则而制定的。本方是甘温与甘酸合用的方剂,而以甘温为主。甘温可助阳,酸甘可以化阴,故其作用也可平调阴阳。

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成.方中重用饴糖为君,以建中气,温中补虚;芍药酸甘,滋阴敛营,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通阳,得饴糖辛甘养阳,与芍药同用又可调营卫,燮理阴阳;生姜大枣调营卫;甘草补中调脾胃与芍药同用甘酸化阴。综观全方有温中补虚,调和阴阳,调营卫之功。其目的在于建立中气,调补脾胃,使中气立,化生气血,并能得以四运,又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阳得以协调,寒热之证因而消失。然而方中重用饴糖,又加芍药敛阴,故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同时临证如见阴虚偏热,衄血、烦热,口干舌燥,舌红绛少苔,脉细数者,应慎重,不可妄投。而应偏于阳虚见里急腹痛,短气心悸舌淡红苔白,恶寒等证,较为适宜。

功能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处方组成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

 适用症状

鼻梁有青筋、胃口不好、舌苔淡白、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睡眠不沉,半夜惊醒哭闹、手脚冰冷、寒性便秘、出虚汗。

配方功效

提高正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尤其是大量西药伤害过的体质,营卫羸弱失调。所以  

【伤寒论】曰:虚人建其中。

服用方法

三碗水煎成一碗,五岁以下一天半碗,可以分两次服用。另外半碗放保温瓶或者冰箱第二天温热服用。五岁以上一天一碗。

煎服不方便者,可依剂量比例熬制成膏,方便服用。

注意事项

       1、 容易出虚汗可用黄芪建中汤;

       2、 舌苔厚白,大便不成型粘马桶或者干燥便秘者先用八珍糕调理,不适宜用小建中汤;

       3、 嘴唇红,舌苔黄腻或者红,手心脚心发热等阴虚者不适宜用小建中汤。

       4、 禁忌生冷寒凉,水果牛奶,煎炸油腻, 五辛、酒酪、臭恶, 包装垃圾零食,及其他难消化等食物 。

朔本岐黄

正源国医

一针一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