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治疗气虚或者阳虚便秘(再加当归,肉苁蓉等)的经方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汤是一个在上下,内外,散收的作用上达到了均衡状态的方子。 在这个方子中,桂枝促使胃气向肺部,向肌部的方向运行。 芍药则促进人体的气血向下,向内沉降。 生姜能使胃气全方位地输出。 大枣和甘草则守护着胃气和胃津。 在《伤寒论》原文中,这个方剂的组成是: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那么,当芍药加倍,变成了六两后,药势就由“均衡”转为了“沉降”。 所以,桂枝加芍药汤的功效就是: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此时,桂枝加芍药汤特异性地作用于人体的“腹部”。 那么,当桂枝汤去掉芍药后,会发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时药势就会扭头直上,变成了治疗脉促胸满的方药了。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它主要治疗的是,误下邪陷,阳气受损,阴患内生导致的“胸部虚满”,所以需要用桂枝去芍药汤调动人体的气血去填补,胸部的这份虚空。 其原文的组成是: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今天需要背诵的方歌如下: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这儿说的是,如果阳虚甚,可以再加附子,以便温经复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