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昨天应朋友要求写了一个关于微单的入门小教程,看到那么多的朋友需要。于是汉皇又整理了一下资料,弄了一个更详细一点的小教程。 给大家参考一下: 买相机的最终决定因素1是你的荷包厚度,2是你对机器的喜爱程度。 本身机器跟主人之间我觉得也需要1个磨合期。最大限度的去了解机器,了解性能,掌握技巧才是关键。。。不然跟个傻瓜机在手里没差别。。。 **浅谈摄影的基本构图方法 ** 构图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摄影出现的2000年前,希腊和罗马人就已经应用了构图法则。在现代建筑学中,构图法也是拍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 有些构图方法是将图形或物体摆放在特定的位置,而有些方法是靠改变相机的视角,只要相机有微小移动,就能在构图上产生强烈的变化。一些抓拍的照片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构图,然而绝大多数好照片是用心创作的成果。如何创作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构图。 当你看完本帖之后,你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并进而成为你的直觉。有些照片格外出色,主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构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下:**如何善用构图来改进你照片的质量。 ** 黄金分割:
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 QQ截图20150315211005.jpg **三分法则: **
![]()  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下图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 QQ截图20150315211303.jpg ![]() QQ截图20150315211343.jpg **天然画框: **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所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 QQ截图20150315211446.jpg ![]() QQ截图20150315211501.jpg **交叉线: **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小船图)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 QQ截图20150315211608.jpg 下图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 QQ截图20150315211648.jpg 说了那么多,大家是否真正从中汲取到摄影营养了呢?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这一切都需要你拿起手中的相机去尝试拍摄,慢慢体会的哦~~ 各名词解释,实际使用中的参数参考设置等等 8mm鱼眼:拍摄的照片为球状影像,有180度的视野,变形极为严重。 16mm鱼眼:左右呈桶形变形,有180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 18mm超广角镜头:有100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近距离拍摄时,左右两边会有变形。 20mm超广角镜头:94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近距离拍摄时,左右两边会有变形。 24mm超广角镜头:94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 28mm广角镜头:74度的视野,适合一般的旅游照、风景照、纪实摄影等。 30mm广角镜头:70度的视野,适合一般的旅游照、风景照、纪实摄影等。 35mm广角镜头:62度的视野,适合一般的旅游照、风景照、纪实摄影等。 50mm标准镜头:45度的视野,视野和透视感最接近人眼,几乎不变形,适合团体摄影、人像、生活照写真、纪实摄影等。 85mm人像镜头:28度的视野,极适合拍摄七分身、半身、大头照。 105mm人像镜头:23度的视野,极适合拍摄七分身、半身、大头照,有略微压缩感。 135mm人像镜头:18度的视野,极适合拍摄七分身、半身、大头照,有轻微压缩感。 180mm望远镜头:13度的视野,极适合拍摄七分身、半身、大头照、全身照,中等压缩感,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 200mm望远镜头:12度的视野,极适合拍摄七分身、半身、大头照、全身照,中等压缩感,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 300mm望远镜头:8度的视野,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压缩感明显,适合拍摄荷花、大型鸟类、体育摄影等。 400mm望远镜头:6度的视野,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压缩感明显,适合拍摄荷花、大型鸟类、体育摄影等。 600mm望远镜头:4度的视野,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压缩感明显,适合拍摄一般鸟类、野生动物等。 1000mm望远镜头:2度的视野,能将远处的景观拉近,压缩感明显,适合拍摄小型鸟类、野生动物等。 **什么叫高感? ** 拍照就是在一定光线条件下 通过调整相机参数达到正确曝光的过程
教大家一个方法理解 晚上室内 拿出相机 把ISO调低(100,200随便)把光圈调小(4以上都可) 。。。 。。。 等了N久 又是啪的一声 为什么呢? 第一个啪相当于相机把通道打开了 让光进入 第二个啪是把通道关闭 相机接收器的敏感度被你设置得很迟钝(感光度)进光的通道也很小 (光圈) 夜晚室内光线本来就不足 为了正确曝光 得到足够的光量 相机只能采取延长进光时间的办法了. 还有一点 高感的本质就是提高快门速度 (联系我上一段 就是缩短啪啪2声之间的时间) 是否必须要使用三脚架 几个办法 1. 提高高感 2. 放大光圈 3. 如果是奥林巴斯 打开机身防抖 如果是松下的变焦镜头 打开镜头防抖 4. 如果你不嫌麻烦 上三脚架 选到此模式下按【Fn键】你会发现对焦框变成黄色 此时 按上下左右键 焦点可以自由移动 转到右上角滚轮 焦点可以缩小放大 按最右下角的【删除】键焦点自动回到中心 因为我是日版,以上按键名字是随便取的,和中文版可能不同,大家理解就好 还有就是把灯开亮点 关于白平衡 关于MF 关于M4/3特性 **关于焦段 ** 焦段,简单说就是变焦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 镜头焦段的划分: 当焦距小于标头的时候,镜头可以记录更大视角的影像,所以称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透视是被夸张的。在广角镜头下,近的更大,远的会更小,尤其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比标头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镜头称为中焦。一般中焦镜头的变形最小,而且设计成超大光圈也相对容易,所以人像摄影是中焦最擅长的。一般标头的1.5~2倍的焦距运用于拍摄全身、半身的照片。大于2倍的镜头多用于拍摄特写,镜头里被人称为“人像王”的几支镜头都出现在这个焦段。 大于标头焦距2倍以上的镜头称为望远镜头。顾名思义,望远镜头就是可以实现“望远”拍摄,多用于体育、动物等拍摄,风光片中望远镜头的应用可以使景观的远近透视被压缩。 **关于光圈 ** **关于烟花拍摄 ** **关于:某个场景用什么样的光圈、ISO拍呀,列入夜景、人像、海、风景、小物这类的 ** 以GF1为例,20/1.7定焦头和14-45变焦头的情况,以下情况不是绝对的,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 人像 **逆光的情况如何人脸不暗,强制开闪光灯/对人脸点测光+调整曝光补偿/+曝光补偿 ** 室内/阴天 14-45 如快门速度太低或被摄物体是运动时,尽量保持光圈最大,提高ISO。实在太暗基本只能放弃。 **夜晚 ** **夜景 ** 不上脚架的情况 20/1.7 A模式 光圈最大 ISO上限不要超过800,一般快门在1/30时可以直接拍,太低的话,手动调高ISO 14-45 A模式 光圈最大 ISO上限不要超过800,由于变焦头自带防抖,快门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容易拍糊则手动提高ISO 上脚架的情况/放置在固定位置上时 20/1.7 14-45 夜景模式或A模式 F11~F16,ISO固定100,根据出片的情况再调整-曝光补偿,长时间曝光可以使流水像丝绸一样,灯光出现星芒 *可使用倒计时模式,倒计时2秒自动快门,放置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手的抖动 **最后在说一下关于烟花的拍摄问题: ** 上脚架的情况/放置在固定位置上 A模式 F8~F11,ISO固定100,根据烟花的释放调整快门时机 或者M模式根据情况自行设定,光圈快门时机,多试几次。有条件的B快门,用快门线控制更好。。。 另外,松下的相机有自动测光偏欠曝的倾向,根据情况稍微+些曝光补偿可能会更明亮些,但注意不要加太多了。如果吃不准就不要加了,欠曝后期可以调亮。过曝后期无法调回来。。。 这个曝光问题其实是最最重要的,切记:数码照片宁可欠一到两档曝光,也不要曝光过度。曝光过度的话,后期很难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