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出式阅读

 长沙7喜 2019-07-21

一提到阅读,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脑壳疼,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更是家长觉得烦心的事儿,可谓是学生与家长都苦阅读久矣 。

今天跟大家聊一种阅读方法——输出式阅读。

讲输出式阅读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杨伯恺,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杨伯峻是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的父亲。

杨伯恺

很多人就疑惑了:为什么讲阅读要提到杨伯恺呢?这就要从他早期对杨洁的教育开始说起。

纵观杨洁的整个受教育过程,父亲杨伯恺的观念、决策都充满了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科学。

因为自己是一个革命家,他也想把杨洁培养成专业革命家。

他对学科也充满了偏见,重文轻理,尤其重视政治学,认为数学只要学会乘法表就够了;还认为学习外语只要会阅读就行,不用管发音,因为以后用不到。

更夸张的是,杨伯恺认为上学就是浪费时间,于是杨洁一生只读过3天小学,6天中学。

奇怪的是,在如此偏见的教育下,杨洁最后竟然成才了。那她的文学功底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点,重读杨洁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杨伯恺的教育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抓输出

现在家长一般都是要求孩子多输入,比如好好看书、好好听课。但杨伯恺是双管齐下。从小就要求杨洁在读书的同时,整理、记录自己的想法。

不到3岁,杨伯恺就开始教杨洁认字,在识字量和阅读量慢慢多起来之后,他开始规定杨洁每天写日记。有事儿写事儿,没事儿就写感想心得,至少写500字,多则不限。

杨伯恺还带5岁的杨洁去看电影,要求杨洁看完之后把里面的故事写出来,写完了才能看下一部电影,所以杨洁写电影故事特别带劲。

杨洁写的这些文字杨伯恺都会认真地看,写得好的地方,他就加以圈点,并且写上批语。杨洁就这样写到了七岁,居然已经有五万多字之多。

输入配合输出的方法让杨洁受益匪浅,是她教育成功的核心,输出决定了的阅读效果,同样也是阅读的最大动力。

明白了以上这个道理,就可以安排孩子的阅读了。通过不同的输出要求,逐渐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其实,输出教育跟上学一样,也是一级一级往上走。但是很遗憾,我们没能找到关于输出分级的专业论文,只是根据杨洁的成长经历,大胆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输出大致可以分五个阶段。

Part.1

第一阶段:输出基本以背诵为主。孩子小时候,输出对象就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

给家人背一段唐诗,这就是输出。这个时候的输出没什么门槛,父母只要不断提供机会让孩子表演就行了

Part.2

第二阶段:输出的形式是故事缩写和简单人物分析。这个时候孩子大一点,进入小学。

刚开始读书,肯定是以读故事书为主,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写评论性的内容或者摘抄好句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鉴赏能力,评论性的输出没有意义。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缩写,不管是看电影、看小说,都可以把故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人物,比如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如何等等。

Part.3

第三阶段是理论性书籍的输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到了初三或者高中了,理论性书籍的层次比小说要高一些,输出也相对难一些。

很多人在这一阶段有个误区,总想让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首先要学会读懂,书都没读懂,怎么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个阶段的输出主要是整理说明性的文字。

Part.4

前三阶段都做到的话,基本功也就很扎实了。

接下来进入第四阶段,一般是大学和研究生时期,主要是研究性输出了。

举个历史学科的例子,1936年,陈寅恪在清华教历史,给学生出的都是开放的考证题目。

比如说这学期讲唐朝,首先要把基本史料读了,《资治通鉴》唐朝部分,二十五史唐朝部分。然后开出考证唐朝皇帝的传位问题等题目,留给学生去研究。

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史料,从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重新进行整合。

这就是我们说的研究性输出,到这个阶段,已经具备很好的学术能力了。

Part.5

第五阶段就是学以致用的输出,能不能把学到的东西,创造性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你是学技术的,那能不能做出一个像Facebook,像微信一样的软件,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这叫学以致用的输出。

以上就是输出的五个阶段,实际上生活中的输出比这些要丰富的多,一个小型的演讲,甚至是发一条朋友圈,都是输出。

我们以往总是重视输入,认为输入决定输出。其实,阅读的输入和写作的输出要并行不悖。

当你在输入方面有要求的时候,先想想如何在输出方面监督自己完成,这也是阅读很重要的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