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故事:乌篷船之恋

 吴越尽说 2019-07-21

周德华

江南水乡,河湖港汊,密如蛛网,旧时维系市镇村坊交通的全赖水运,船只是主要交通工具。从盛泽驶往苏州、嘉兴、朱家角、湖州等地的船只,航程长达一天,隔日来回,客货兼容,可搭客四五十人,载货三四十担,人们称之为航快班。

快班船通常是乌篷船,船体高大,长可六七丈,鹤立于蚁船群中,除雨篷乌黑外,通体漆成朱红,甚是醒目,内舱分为数隔,旅客挨个靠肩而坐,客满时,往往挤得动弹不得,船到埠后,最后到的人反而先上岸,所以方言中有:“先落(下)航船晚上岸”的说法。

每艘船的船梢插一块扇状大水牌,黑底白字,上书“某家班”或“某家船”,写明船主姓氏、起终点、沿途停靠站及开航时刻,一目了然。乌篷船开航前通常敲小镗锣三次,招徕乘客,所以又叫它为“镗镗船”,第三次锣声过后若无人上船,才解缆起航。

1949年夏,我第一次出远门,和几位同学到苏州去考高中,就是坐乌篷船去的,领略到坐船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大约清晨6时在盛泽夜船汇开出,傍晚4时停泊于苏州金门南新桥码头,全程10小时有余。盛泽到苏州水路百里之遥,平均时速10华里,与步行相当,船有左右两橹,4名船夫不停地摇,劈波斩浪,水花飞溅。沿途只见同方向的其他船只向后退去,好不痛快。如遇顺风,竖起桅杆撑起帆,肯定还会飞快前行。

如果没有什么急事,坐乌篷船航行是件十分悠闲惬意的雅事,晴日里,水光潋滟,云天倒映,一派美景,尽收眼底:乡野、古桥、塘岸、纤路、鱼簖、水车、村墟、寺庙、茅舍等,移情换景如长卷般徐徐展开,要是雨天更有情趣,拉上乌篷,闭上眼睛,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加上后梢传来节奏缓和、犹如喁喁细语的欸乃声,此唱彼和,徐徐航行中仿佛聆听一曲高山流水,别有一番意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景一情,如诗似画。一平如镜的平望莺脰湖和湖中央的平波台,演绎了《金台传》里的奇闻;峙立于胜墩对岸巍峨挺拔的敌楼,让人缅怀戚继光抗倭的业绩;吴江近处,玲珑剔透的浮玉洲桥,不由得吟咏起姜夔“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船过觅渡桥,苍劲的苏州古城墙绵亘不绝,看城头上芳草萋萋,随风摇曳,似在诉说姑苏千年往事。

船舱里还是个随缘凑合的小社会,商贾香客、贩夫走卒、教师学生、老幼妇孺,各色人等俱全。出门皆客,不分长幼,不辨尊卑,互道去向,未待开船,已宛如家人。于是,里巷传说、奇闻轶事,天南地北地胡扯开去,实在是长途旅行消磨时间的妙法,即使山海经侃得荒诞不经,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顺风行船,船夫轮班休息,偷得浮生三分闲,引吭高歌,一曲“绍兴大板”把你从昏昏欲睡中唤醒,绍音之外,还能飘进几支吴歌,亦吴亦越,半吴半越,尽管变调走味,反增几许旅途情趣。

船夫大多是绍兴汉子,粗犷豪爽,人人晒得黝黑,个个腕粗臂圆,膂力过人。除此之外还得脚劲好,健步如飞。船靠码头,一跃上岸,赶在商店打烊前疾步奔到石路或观前各处去代办期票贴现和送货提货业务。只有待百事完毕,方可捋袖敞胸,盘膝坐在船尾甲板享用大碗酒大块肉,兴之所至,还豁上几拳,放松一下,补充一天的消耗。给人一种敬业、忠诚、厚道却又自然潇洒的独特情怀,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非旁人能分享、能理解。

航船早已被汽轮、游轮所替代,乌篷船也在历史长河中飘然而逝,即使我也乘坐目前的豪华游轮,也在我熟悉的水域中踏浪逐波,但乘坐乌篷船的情趣和眷恋却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

哦,我的乌篷船之恋!

写于199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