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有什么区别?都是几品官?

 红山霹雳侠 2019-07-21

左、右都御史是明清两代特有的官职,明代都是正二品,清代几经变化,定格为从一品。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懂得权力监督,相互制衡的道理,比如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就是一个管政令,一个管监督,一个管执行。

每个朝代也都设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权力监督,从东汉直到元朝,御史台一直是主要的中央监察机构,相当于如今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

但到明朝时,中央监察机构发生了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搞创新,他废除了宰相,也搞出一些新机构,比如都察院,还对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又下设十三道,各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这样一来就把全国各地都纳入监、范围。

那么,左、右都御史有什么区别?谁的地位和品级更高?答案是两者品级相同,但左都御史地位更高。

明朝的左、右都御史

明朝时,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但古代以左为尊,因此左都御史地位高于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都是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都是正四品,十三道监察御史都是正七品。

明朝的监察制度有个特殊情况,都察院的御史们属于中央官,但他们经常被派下去监察地方,这种做法被称为“总督、提督、巡抚”地方。

久而久之,这些被下派“总督、提督、巡抚”地方的监察官逐渐成了主政一方的大员,但他们在编制上仍是都察院的“外差”“下派”,因此仍带“都察院御史”衔。

清朝的左、右都御史

清朝沿袭明制,监察机构仍为都察院,而“总督、提督、巡抚”逐渐固定化、制度化,成为真正的地方大员,但仍沿袭带“都察院监察官”衔的传统,尤其把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作为总督、巡抚的专用加衔,以提高总督、巡抚们的地位,方便行事。

比如清朝位高权重的总督们,其实本官只有正二品,但按照清朝惯例,总督带右都御史衔,就成了从一品,根本上是为了提高督抚的品级,便于协调工作。

一开始,清朝实行满汉官制,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如果是满人,则为一品;如果是汉人,则为二品,后几经变化,到雍正年间正式固定下来,左、右都御史都为从一品。

总体来说,明清两代的左、右都御史品级相同,明朝正二品,清朝从一品;古代以左为尊,左都御史的地位高于右都御史,故作为一把手主持都察院全面工作,右都御史则作为二把手协助主持都察院工作。

为什么古代设左、右都御史,而不设正、副都御史?

如果设正、副都御史,副职品级低于正职,全听正职的,缺乏对正职的制约;设左、右都御史,品级相同,双方可以相互牵制,跟设左、右丞相是一个道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