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打造“不打烊的夜京城”

 卓松年 2019-07-21

打造“不打烊的夜京城” 来自1039调查团 07:58

7月19日晚上开始,北京新开通7条夜班接驳公交线路,既有的25条夜班公交线路在0点到1点增发车次,地铁1、2号线每逢周五、周六延长运营到次日0点30分之后。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对“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的出租车调度,新增10处扬招站……

一系列“组合拳”拳拳击中北京夜间交通痛点,助力北京夜间经济发展,旨在打造“不打烊的夜京城”。那么,这些措施是否能完全弥补京城夜间交通出行短板呢?又该如何更好地完善夜间交通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关注京城夜交通。

北京各商圈的夜交通

晚上10点半,在蓝色港湾,不少餐馆仍在营业,室外的观景位上不乏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享受夏夜好时光的人们。

晚上10:30,蓝色港湾亮码食街/记者拍摄

刚从五道口坐地铁过来玩的付女士和朋友说,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基本只能打车了:

“我们到这儿已经快十点了,因为下班就比较晚了,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地铁了,直接打车回去了。”

从西安来北京旅行的张女士和朋友打算回南三环的住所,她们分别用了3种打车软件同时叫车,其中一个软件同时叫了三个车型,但快半小时过去了,仍没有车接单:

“一共42位,我排第14位,还需要等待26分钟。”


蓝港周边无夜班线路经过/记者拍摄

晚上11点半的三里屯,车水马龙。进入夜生活的黄金时段,三里屯路和工人体育场北路的十字路口附近,禁停的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拉活儿的黑车、出租车、蹦蹦等。

晚上11:30三里屯路和工人体育场北路的十字路口/记者拍摄

禁停的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拉活儿的黑车、出租车等/记者拍摄

为了不被电子眼抓拍违停,司机们各出奇招,打开后备箱盖、用毛巾遮挡号牌等。原本车流量就很大的路口,更加拥堵、混乱。家住附近的李女士说,晚上来玩多半会选择共享单车或步行:


“我大概永远也不会选择打车,太堵了我骑车半个小时,打车得一个小时。而且到晚上之后叫车排队排到几十名开外,光等车都得一个小时!不好停车而且路还窄。”


工人体育场北路打开后备箱盖、遮挡号牌的车辆/记者拍摄

准备回前门附近住所的游客方女士和朋友们正在三里屯公交站台上查看公交路线:

“出租车说大概在120左右,太贵了,我不是有一平台嘛,打到那边去的话,大概在二十到三十这样,但没人接单。晚上出租车稍微加一点价,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加得有点夸张,难以接受。”


正在三里屯公交站台查看返程路线的外地游客们/记者拍摄

而街头采访中,不少市民反映,夜间公交车很难成为首选的返家方式,主要是考虑到等车时间过长,夜班线路少,换乘不便等:

晚上公交车每班车的间隔会有点长,多一点车辆会比较好,因为晚上的话还是会有一点害怕的。”

除非打不着车的时候,没有办法那就坐公交。

目前全市涉及夜间经济地标的公交线路共有110条,夜班线路36条,客运量超过1万人次,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

北京36条夜班线路分布图/来源:网络

而北京大部分地铁线路末班车都在凌晨0点之前。事实上,世界上不少以繁华夜生活闻名的大城市,地铁线路末班车时间基本都在凌晨0点之后,中国香港地铁线路最晚运营到1点多,东京地铁最晚也是在凌晨0点30分结束,纽约地铁则是24小时运营。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认为,目前北京夜间交通服务与白天存在断崖式差距:

“整个夜间交通它本身的运转时间不是特别长,夜间之后明显班车的频次和频率在大幅度下降,再往后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在时间点上有效衔接,更大的痛点就是在这些区域往往是以开私家车、打出租车的方式集聚,必然造成交通拥堵、无序停车,甚至会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北京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的举措

从昨晚开始,25条夜班公交车加密了发车间隔。北京公交集团宣传部副部长高阳表示:

“途经三里屯、簋街、国贸等热门商圈的25条夜班公交线,每日的0时至1时,双方向加密车次发车间隔,由30分钟调整为20分钟。”

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还新开通了7条夜间接驳专线,北京公交集团客一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张宏宇介绍:

“这次主要是为了方便从地铁天通苑北苑、立水桥、龙泽和霍营下来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这几条线路覆盖天通苑、回龙观的三四十个小区。”


晚上9点,地铁龙泽站外公交站台排队换乘公交的乘客/记者拍摄

工作人员安装夜间接驳专线站牌/北京公交集团供图

同时调整的还有地铁1、2号线的运营时间。这次调整后,地铁1、2号线将能满足前门、三里屯等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区域夜间80%地铁出需求。北京地铁新闻发言人贾鹏说:

“每周五、周六,1号线总体延长61和65分钟,2号线延长90多分钟,期间列车的运行间隔是十分钟。”


地铁工作人员在地铁站内张贴延长运营通告/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还重点加强了“夜京城”地标、商圈及生活圈附近的出租车服务。首汽约车平台将在这些区域设置电子围栏,驾驶员晚上9点后在围栏内接单将获得夜间保障奖励。首汽约车、奇华、金银建调度中心的系统也将调配增加热点商圈的驾驶员数量。同时,前门、合生汇、蓝色港湾等地还将新增10处出租车扬招站。

完善京城夜交通,配套服务与监管应齐头并进

对于这些新的夜间交通措施,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刘建军表示了认可,但同时,他认为应当根据商圈消费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交通服务。

“能够缓解一些夜间交通难和乱的问题,但是对于大面积需要夜间交通起到的作用还是没有达到。4个地标性商圈属于繁华高消费的类型,参与这类夜生活的消费者消费能力比较高,除了私家车以外,出租车出行往往是这部分人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这些地区发展夜间公共交通意义有限。大众消费的地区就不同了,适当地调整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就会促进这些地区夜间的经济发展。”


夜幕下的地铁1号线国贸站与国贸商圈/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对于商圈周边的停车问题,智慧停车平台ETCP副总裁朱凯认为,北京夜商圈停车呈现明显的潮汐特点,部分地区可能因为停车信息不对称,造成虚假停车难的状况。

“商业综合体平均的车位使用率在白天的9点到晚间的21点之间,最高在40%,节假日白天12点到晚上8点之间会激增到60%,还有40%的空余空间。然而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让这个车位的闲忙信息和车主的需求信息能够实时地联动起来,最好还能够提前锁定停车位。”


晚上10点左右,蓝色港湾停车场夜间停车资源充足/记者拍摄

对于停车资源确实不足的区域,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建议,开发商圈外围停车资源,缓解商圈内部停车压力和拥堵状况。

“把周边一公里到两公里的停车场都开放共享,价钱也稍微降一下,引导大家过去,大家再骑个共享单车再过去。”


三里屯路口停放的共享单车/记者拍摄

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表示,夜间交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发展过程中不应当割裂开来,更不能只将眼光聚集在夜商圈周边,还应完善商圈与居住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接驳的便利性。

“必须保证夜间交通从起始点到终点总体的一个贯通性,它其实是由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共享单车等构成的。这个体系衔接性、连通度是否能够支撑夜间交通出行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建议,发展京城夜经济改善夜间交通,应抓住北京夜经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进而进行交通配套设计:

“参照这个城市的产业优势,阶段性地来配置夜间交通。北京的优势产业是它的文化场所,看相声的、看戏剧的场所。夜间交通第一个阶段的改善就是围绕有优势的夜经济,有效率地配置。文化热点打造出来,它周边可能就会衍生出来类似于簋街、饮食街这些。第二个阶段,再开支线交通,配合夜间经济。”


三里屯路侧乱停放的车辆与挂着“出租”灯牌的黑出租/记者拍摄

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刘建军认为,在夜间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提升的同时,夜间交通管理也应同步推进:

“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夜间管控的力度,提前增加对道路的监控,比如说视频监控,包括警力、人力的管控,加大投入,确保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的畅通。”

该稿件发布于2019年7月20日7:15-7:30

《今日交通》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