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 君子,以:惩忿窒欲。 阴符经曰: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曾子曰: 心有所愤嚏, 则不得其正。 孟子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 了道歌曰: 未炼还丹,先炼性。 此,皆言其: 暴气燥性,有害于道, 必须:用心除去。 真正学道之士, 行动,如:处子, 以柔弱,为:先, 以,因物付物,为:应世, 以,饶人让人,为:要着。 昔,释迦牟尼, 五百劫, 太上老君, 呼我以牛,应之以牛; 呼我以马,应之以马, 长春真君, 曾尝人之粪,故能大成。 三丰真人, 受尽傍人骂,故了大事。 特以, 外来:恶言恶行, 等等:不顺境遇, 尽皆:置之度外, 世间糊涂学人, 自不思出家为何事? 道巾道衣,是甚人? 昏昏迷迷,糊涂过日。 喜人奉承,好人抬奖。 只爱:人顺己, 自不:去顺人。 稍有磕撞,燥性发作。 怒,由此而起, 忿,由此而生。 水火刀兵,而不顾, 坑井崖河,而不怕, 甚至,以力争胜, 彼此两伤,入于死地, 自丧性命者,有之。 不仅:是此, 人之:暴气燥性一发, 大火烧身, 三宝受伤,五德归空, 内而丧真,外而败德, 性乱命摇, 暴燥之为害,岂小焉? 真心学道者, 作个:有气死人, 装个:无心痴汉。 如愚如讷,如聋如哑。 人骂,也如此, 人打,也如此, 人憎嫌,也如此, 人毁谤,也如此。 心似冷灰,性如冻冰。 绝无:一丝一毫热气, 方是:跳出暴燥关口。 倘有:丝毫热气在内, 虽外,不现其形, 而内,实栽其根。 如遇,不顺之境, 未有:不大发者。 道德经曰: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盖以: 能:弱于人者, 否则,暴燥不去,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只知用强,不知用弱。 任性而行,随心而作。 妄想明道,难矣。 |
|
来自: 昵称4094510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