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如何做诗的?

 江山携手 2019-07-21
古代的诗人是怎么作诗的?
这个大抵和当下文人如何写报告,朋友之间互相调侃,文艺青年如何发朋友圈是一样的。
皇帝或领导一时兴起,给出命题作文,大家把韵分好,每人各写一篇,再来评个高下。这种称为应制诗。“文和时而著”,向上级领导负责当然也是“和时”的重要部分。所以李白就写了《清平调》:
杜审言就写了《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宋之问就写了《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宫廷诗人的应制诗尤其多,不但多,还写得好,并且最终制定了平仄格律,创造了近体诗的格式。
而朋友之间的应制,其实更多的是分韵,几个朋友一起喝酒,你一首,我一首,开心之余才情凸显,这也是写诗比较多的时候。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刘禹锡马上就和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苏轼回苏辙的信《次韵答子由》
这些都属于朋友、亲人之间的唱和诗。
这些诗作就是以抒发心情为主,类似于朋友圈的一小段话,都是有感而作。其实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求仙诗,哪怕是绝命诗,大抵都是这种感情喷薄下的作品。
这种就太多了,在音律上完美,在意境上悠远的绝世佳作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仔细地想一下,这和咱们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一段优美的关于人生、美景、情怀的感悟有什么不同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家乡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很悠闲自在。
这些诗作如今很多人在发动态的时候,干脆就直接拿来用了。
可见,创作心理其实相通,无论古今。
诗是韵文,是短小的,有节奏的文字的提炼。
不过古诗提炼的是文言文,咱们今天提炼的是白话文而已。
你把朋友圈的几句话分分行,不也是梨花体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