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这个概念的由来

 天高云淡书客 2019-07-21

“道”的概念由来

谈谈“道”这个概念的由来:

“道”这个概念是老子提出来的,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子他在讲,有一个本体物混自原成,先于天地而存在。静宁虚漫,独立存在而恒常不改变,循环运行不停不止而又不坏不损,可以称为天下万物的生发根本体。我不知它的称名,就以字标名曰“道”,再勉强其作用名之叫大。

这就是“道”这个概念的由来,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我们的习惯性认识里,我们可能会以为这个说法是指的在时间上,道比天地更早,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的学习《老子》,会发现好像也并不是这样,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本体的存在其实它并不是依时间和空间为条件的,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老子为什么能够见证道,就是因为境界,老子本身就是处在时空零动状态中,所以我们理解老子所讲的这个道,就不能用我们欲识中的思维,不能用我们的这个时间概念,在老子的境界当中,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我们要寻找道、寻找混沌、寻找道生之一、寻找当初的来源也统统就在足下。它不以时间为界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在这里讲的是一个生序问题,即境界位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的产生和形成是在太极三有之后,所以“道”当然是先于天地而存在。假如说我们现在回归了道境界,那么这个境界就是在天地之前、在天地之先了。

老子发现了这个混自原成的本体物,但不知道它的名字,因为从来也没有人讲过它,从来也没有人见证到它的存在,于是老子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道”,“道”是自然本存的,是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在孜孜以求的万物的本源,是绝对真理。

整部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就都是在讲道、讲德,这是我们祖国道文化的至宗和本源。

盘古开天老子即为三皇的天师,这里关于三皇的说法我比较倾向于认为是燧人、伏羲和神农,这段历史时期没有文字记载,这是因为先民可以绝圣,古人是结绳计数,这是一种无欲执的状态,相传八卦就是伏羲画的,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字的起源。

真正有文字是在黄帝时代,从这时候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黄帝问道时老子名为广成子,居于陕西崆峒山,到了黄帝这里这是进入了五帝时期,相传广成子的寿命很长,从三皇时期一直到黄帝这时候。黄帝问道广成子这在《庄子》里面有记载,在《庄子·在宥篇》里。

老子在春秋末期的时候称李耳,这个记载是在《史记》当中,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现河南鹿邑县)人,曾从任周王室藏书官。

这就是具体留《老子》这部珍典的时候了,能留下这部珍典,尹喜功不可没,如果不是他的求请,老子可能也就不会留下这五千言的《道德经》。

据此可以看出,老子他是超时空在演义着道,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中华这块沃土,所以传道者,老子也,无论是为三皇之天师,还是黄帝之师,亦或是李耳,传道者都别无二人,所以无论《黄帝内经》也好、《易经》也好,都是对老子道文化的传承、解读和运用。

在这里超时空这个现象是需要我们重点去认识和解读的,从老子人事探索入经论是我们今天的人学习《老子》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这个现象本身就是道的活演义,就至真至透的回答了生命存在之理,所以不解老子不入经义,不入经义不解老子。

好。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故只是交流探讨,抛砖引玉,不足及有误之处还诚请大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