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性而为

 难得来 2019-07-21

前几天跟朋友聊起来一个话题,为什么有的干白是赤霞珠酿造的,为什么意大利自然酒庄Parachos要去皮压榨再带皮发酵?为什么要用双耳陶罐而不用Qvevri,为什么Radikon酒庄要用橡木桶而不用Qvevri?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原因?思前想后,恐怕“随性而为”是最好的答案。

回顾以往传统,长时间的旧观点闭塞了人们的想象,抑制了人们的发散思维。犹如古板的教育,抑制了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人觉得赤霞珠最好跟梅洛、品丽珠混酿出的波尔多风才是正路。为什么?因为教材里写的,因为波尔多名声在外。

不可否认众多的葡萄酒教材书籍传授了我们无数的知识,但是否也固话了我们的思维。想象一下假如一款长相思酿造出的香气里竟然有荔枝香气,会不会以为是Muscat或者Gewurztraminer?

其实不然,澳洲一款Catbird自然酒用100%长相思酿造,并且未经过滤,新年份瓶底的白色沉淀依然清晰可见,那又如何呢?其丰富的荔枝、果香、花香四溢,轻微的酵母味丰富的酒体令人回味无穷。

其酿酒师David Chatfield在音乐行业20年后因迷上葡萄酒而转行开了家牛逼酒庄Out of Step,做了酿酒师。为什么别人酿造的长相思均是青草夹杂柑橘类等气息,入口皆是高酸,而Anton Von Kloppers却如此特殊,也许是他没有被世俗的观点影响,这个彻头彻尾地疯子酿酒师又怎会随波逐流呢。如此看来,未经传统教育方式出来的酿酒师是不是拥有更加丰富的创造力和实践力呢?

不要因为传统而遏制了自己的想象与发挥,酒的世界如同充满众多繁星的夜空,谁知随手摘下的一颗星星能否照亮整个世界。

某位酒界专家写了篇文章,推荐了酒单,本就是个人喜好。有人却因为其中某几种酒款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而冷嘲热讽,何必呢?每个人的口感本就各不相同,正所谓Chaqu’un son goût。红酒圈一直存在一个鄙视链,喝勃艮第的鄙视喝波尔多的。喝旧世界的鄙视喝新世界的。听音乐的也是如出一辙,爵士的看不起摇滚的,摇滚的看不起流行的。本就没有谁对谁错,谁鄙视谁。

我喜欢喝听着摇滚喝澳洲酒,又怎样?不要在乎外界的名利与观点,遵循本心最舒适的感觉,随性而为岂不更好。

有朋友总是问我:你觉得餐酒搭配应该按照什么规律?我的回答是:传统的饮酒顺序与餐酒搭配,先白后红,先轻后重,先干后甜。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这些不可否认是很有道理的,细腻鲜美的鱼肉配合清爽新鲜略有酸度的白葡萄酒确实可以达到美妙的平衡,牛肉丰富的质感与圆润的红酒及丹宁搭配相得益彰。但饮食本就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不必为了刻意迎合传统的观点而吹毛求疵。很多新手接受不了强丹宁的干红和高酸的白葡萄酒,却尤其钟爱甜白,那就用甜白搭配各种饮食。也不要在意所谓外界奇异目光,只要自己喜欢,外界凭什么评价呢?

假如不喜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必一味的按照所谓的专家推荐,毕竟你不是她,你们没有一样的嗅觉与味觉,她喜欢吃甜食而你喜欢喝柠檬,有自主地判断而选出自己喜欢的葡萄酒即可。

想到了这些,脑海里总是控制不住要思考一些问题。假如历史重演一遍,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熟知的青草柑橘味Sauvignon Blanc,矿物质感明显的Chardonnay以及需要提前一天醒酒的Barolo都打乱原本得风格,是否我们也会坚持这才是其原有的风格。但其实不是这样,葡萄酒的风格没有其固定的风格及格式,最纯真的葡萄酒正是酿酒师通过其对自然、对本心的尊重而酿造出心里想要向外界传达的模样。如今商业气息浓重的今天,争相恐后地过桶,为了迎合如今生物动力法以及自然酒的趋势,而努力贴近,这并不是你内心所向往模样的葡萄酒。

为了尊重自然,实现葡萄园、葡萄、酿造、装瓶等一系列程序的完美平衡所产生的葡萄酒,才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酒。否则,为了可以酿造葡萄酒,实现其商业目的地产物仍然是一种商业酒。

唯心而论,随性而为。不要被世俗所影响才是做人、做酒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