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干妈的家族企业传承故事

 英雄异大陆 2019-07-21
在东方,有一股非常神秘的力量。

它能一滴入魂,让你感受到热辣气息,燃烧你的卡路里。它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任何难吃的饭菜都变得可以下咽。

它的身影遍布江湖人海,只要有华人,就有它。它是辣酱界的传奇,英文名the godmother,别称angry lady。

中文人称——老、干、妈。

“老干妈”是陶华碧从一瓶辣椒酱起家创造的品牌。经过22年的发展,“老干妈”已成为海内外华人中口碑极高的辣椒调味品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并在贵州拥有三个生产厂区,员工近5000人。但与所有“创一代”一样,陶华碧依然面临着家族企业的接班大考。

事实上,这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已经年逾古稀,一生坚持“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认为“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她早已不过问公司具体经营、只掌握大方向。而如今,71岁的陶华碧已经较平和的完成了事业的传承难题。从2014年股权转移到现在,企业也得到了平稳向前的发展。

家族企业老干妈

老干妈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股权结构:早期陶华碧自已占股l%,大儿子李贵山占股49%,小儿子李辉占股50%。后在2014年陶华碧将自己持有的1%股权转让给了自己儿子李妙行(李辉)。一句话,陶华碧的两个儿子牢牢地控制着老干妈的所有权。说到这里,就可以引出一个概念:家族企业。可以说,老干妈是一家十足的家族企业。正是因为“家族企业”这个独特的身份,老干妈在诸多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

据《财经天下》旗下“AI财经社”报道,最新工商信息显示,作为家族继承人,陶华碧的两子在业务范围上已有明确区分:次子李妙行(原名李辉)全面继承家族主营业务,长子李贵山则“转攻”地产、医药、矿业、茶业等行业,并在宁波、南京等地控制或入股了9家投资公司。

家族企业是近代才兴起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上市企业而言的。不过家族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中国近代的老字号,如同仁堂、全聚德等,都是上百年的家族企业。外国企业同样如此、甚至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经商家族,如杜邦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奥纳西斯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摩根家族等。

从古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在中国,家族企业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而中国家族式私营企业的寿命就更短。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族企业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并不多。

抛开描述性结论,为什么家族企业寿命不长呢?这得从家族企业的劣势说起。

家族企业劣势

1.初创团队之间情理难分

家族式企业的成员,因为血缘关系而具有超出一般团队的凝聚力。但是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多个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部门主管犯错的时候,一般企业领导者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处理,甚至是开除,但如果这个主管是自己的亲戚,就会有很多顾忌,很有可能选择忍而不发。

2.专业人才的匮乏

家族企业一般还意味着排外。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由于对外部人才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3.决策制度的弊端

领导者决策的权威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迁,领导者的个人经验开始失效,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人发声,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市场上的“暗礁”。但是在家族企业中,家长制的决策制度让其他人根本没有发言权。

4.接班人问题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接班人是股东推选的,而且人选面向整个社会,所以一般都能找到很好的接替者。但是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接班人选只能在家族中寻找,接班人培养可能面临低效等问题,这也是家族企业寿命短的一大原因。

来看看中国的家族企业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目前平均年龄42.9岁的中国家族企业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企业接班问题:

其一,子女接受国内外大学教育;

其二,子女独立创业以积累经营经验;

其三,在家族企业内工作,这是主要的接班方式。

已选定接班人的家族企业中,84.5%选择的是40岁左右受过大学教育的家族成员。在有接班资格认定政策的企业中,38%要求接班人具有在家族企业以外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

5.企业文化的存续性弱

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上市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般很难改变,因为有企业制度的保障和股东的监督。而相较于上市企业,家族企业的“人治”制度更容易造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前代领导者的文化基因较易流失。

6.创业思维的固化

封闭和以往的成功经验,会让家族成员故步自封,拒绝外部的新鲜血液。久而久之,创业思维固化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家族企业接班人

在家族企业传承方面,陶华碧早有布局。1997年,也就是陶华碧创业的第二年,长子李贵山“奉命”来到母亲的公司,从基层做起,全面协助陶华碧整章建制,成为“老干妈”的资深元老。2000年,李贵山接手“老干妈”49%的股权。

次子李妙行也较早加入公司,除了担任过陶华碧助理以及“老干妈”总经理,李妙行还有过从政经历,曾任贵阳市南明区政协副主席。此外,在“老干妈”的几十项专利中,李妙行自己的专利就有3项,显示出在产品方面较哥哥更为专注。

也正因如此,兄弟二人在分工上各有侧重,李贵山负责销售,李妙行则主抓生产。2012年,陶华碧有意放权,开始尝试退居二线,将持有的50%股权放给次子李妙行,手中仅持“老干妈”1%股权,陶华碧只负责把握大方向。两年后,陶华碧将股权结构调整为次子李妙行持股51%,长子李贵山持股49%,陶华碧不再持有股权。

2015年,经过长期考量,加上“老干妈”在放权期间业绩增长平稳,陶华碧决定将“老干妈”的帅印交给次子李妙行,保留了“老干妈”董事长职位,与长子李贵山退出。至此,“老干妈”在两代人之间完成交接。

2017年起,胡润富豪榜上再未出现陶华碧的名字,由两个儿子取而代之。2018年,李贵山、李妙行兄弟分别以40亿和39亿的身家,成为胡润富豪榜上的新“常客”,同时也传递出这个家族正在逐渐实现传承的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