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家班”有个双翼翔

 lsjxs 2019-07-21

1948年,著名武生李盛斌领衔“武戏大会串”,演出于江苏苏州开明大戏院。配角大都是“富连成”出科的师弟们,有武旦冀韵兰、文武老生王元锡、武净孙元增等,还有一位武生—李盛斌的学生双元翔。李盛斌主演武生戏时,二路武生应工的角色总是双元翔扮演。如《伐子都》中的马夫,《十八罗汉收大鹏》中的悟空等。那一期,李盛斌还主演了不少武丑戏,剧中的主角武生也是都由双元翔扮演,如《三岔口》李演刘利华,双则演任堂惠,《大名府》李演时迁,双就扮石秀。

双元翔扮相英俊,身手矫健,把子纯熟,开打勇猛。他擅长短打,跟斗尤为精彩,其中以“小翻”最好,翻起来又多又快。差不多在他的每出戏里都能看到他的“小翻”绝招。每到此时,场面上锣鼓一概停顿,起初台下有的观众大声报数“1、2、3……”,随着他越翻越快,后来观众连数都来不及了,随之而起的是满堂经久不息的如潮掌声。

李盛斌演大轴戏,双元翔常在前场单挑主演一出武戏,如《花蝴蝶》、《武文华》、《水帘洞》等。记得一次演《嘉兴府·四杰村·刺巴杰·巴骆和》时,李盛斌只饰演武丑胡理,以武生为主角的《四杰村》让给学生双元翔主演。双元翔一人饰二角,前鲍自安、后余千。在余千与蹼天鹏、鲍金花、冯洪4人“走边”时,双元翔大显身手,特别卖力。“乌龙绞柱”、“飞脚”、“旋子”,干净稳健,“飞天十响”快捷迅速,却又清楚利落,招招到位,跟斗过城,既高且飘.在余千激战朱氏兄弟时,他手使利斧,真打实砍,惊心动魄。群档中亮相时,气不喘,心不跳,镇定自若,游刃有余,足见他的功力深厚,非同一般。

“开明”演期结束后,不久苏州解放,斌参军南下福建,双元翔又回到南京随“双家班父母兄妹一起在中央大舞台演出双元翔本名双一飞,后改双翼翔。1948年夏,李盛斌在南京组“富连成盛世元韵”戏班在大都会戏院演出时,邀双翼翔加入,为求艺名与其他人一致,李盛斌为他改名“双元翔”,还给他亲授了《伐子都》、《武松打店》等戏。此后他才随师由南京赴苏州演出。因他并非“富连成”出科,不敢妄称“元”字辈,故在回南京后,他又字改回“双翼翔”。

双翼翔幼年在北京家中随王庆寿、李德元二位老师学毯子功、把子功,老生戏由侯来义老师开蒙,武生戏由张连廷老师教授,与蓝月春、姜铁麟、李鸣盛等一起练功。1940年,因父母傍李万春演出,他们全家随之南下,以后便一直在南方巡演。1947年,经张连廷介绍推荐,双翼翔在蚌埠正式拜李盛斌为师,这才有了以后两年随师出演,并被临时改名“双元翔”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双家父母子女常在山东济南演出,挂头牌的就是长靠短打武生双翼翔。其妹双艳秋,以花旦、刀马旦挂二牌,其父唱老生,母演老旦,兄双翼华演小花脸,姐夫侯宝峥操琴。观众称他们为“双家班”。

在济南时,双翼翔经常贴演《水帘洞》、《闹天宫》、《四杰村》等戏。他还同其妹双双反串《三岔口》,双艳秋反串武生任堂惠,双翼翔反串武丑刘利华。双翼翔演得最多、最叫座的,是李老师亲授的《伐子都》,他饰演的子都,在“惊疯”一场,大靠、厚底翻出场的键子小翻,“金殿”一场,水发、厚底从台左一串又快又圆的小翻,一直翻到台右。他每演到这两场,必定赢得观众的满堂彩!更可贵的是,双翼翔并不恃自己武功的脆、冲、 帅、美,而是一直谨遵乃师李盛斌教诲,演戏要演人物,所以看过他戏的观众都能念念不忘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

1957年冬,李洪春长子李金声、马连良弟子迟金声相邀双翼翔去北京华北剧院演出,他回到了离开17年的家乡。没多久,经铜锤花脸任鸣武介绍,他参加了杨宝森组建的“北京宝华京剧团”,当时剧团中还有著名架子花脸侯喜瑞、青衣谢虹雯、老生曹世嘉、铜锤金少臣,及名琴师杨宝忠、名鼓师杭子和等。那时,除了在前场演武戏外,需配演时他也出场,如他与杨宝森配演《连营寨》的赵云,得到杨的赞誉和夸奖。后剧团全体加入天津京剧团,双翼翔和冀韵兰、金少臣、程正泰、赵慧秋5人曾一度轮演大轴(这是在杨宝森、厉慧良轮休时)。双的《伐子都》,杨宝森亲自过问,选择配角,他同时也得到侯喜瑞老先生器重和指点。杨宝森对双翼翔特别关心,认为他扮相、嗓子与自己相似,对艺术亦精益求精,便收他为徒。在叩拜时,师兄程正泰亦在场。以后,原宝华京剧团部分成员陆续离开天津。双翼翔在离津时,杨宝森与他多次谈话,勉励他朝文武兼能方面努力。双翼翔回了山东,先是参加山东潍坊市京剧团,后又到济南。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双翼翔在山东济南大观园的共和剧场领街演出,经常演文武双出,文的都是杨派戏。当年看过他演老生戏的程永年先生曾著文高度评价,认为嗓子、唱腔、台风都有杨派风韵,特别是他的《击鼓骂曹》,身上和鼓技都很不错,毫无火气,丝毫看不出武生的痕迹。杨宝森先生的代表作《失·空·斩》、《伍子青》、《杨家将》他也都能演,当时济南有的观众誉他为“济南杨双武”,谐意“济南的杨派老生双翼翔还能演武戏”。(杨宝森曾有“杨失伍”的美誉。

1995年7月,北京((戏剧电影报》刊载程永年先生的文章《想起了双翼翔》,我发现文中提到的“双翼翔”和自己少年时看过的“双元翔”十分相似,他们都是武生,且戏路亦相同,也都擅长“小翻”。姓“双”的本来就少,姓名中又仅一字之差,会不会是同一人?于是我即写了一篇《“双翼翔”可是“双元翔”?》同年8月末发表于该报。也巧,当时与读了程永年先生和我的文章,他自己也写了一篇《“双元翔”正是“双翼翔”》,发表在同一张报上,作为回应。当年这三篇文章的发表,曾引起了许多戏迷观众的兴趣。自此也开始了早年一个苏州小观众和仰慕已久的老艺术家之间的交往。16年来,我们始终未断联系,书来信往,了解了不少双老师学戏从艺的经历。他除了陆续赠我一些当年和近年的剧照外,还应邀为杭州高永华先生自办的民间京剧小报《百戏斋》题写刊头,关心着京剧事业。

如今,年已83岁高龄的双翼翔老师,仍退而不休,常有济南及外市的青年演员上门求救。2010年4月,他在给我的信中还说到:“目前给市京剧院青年们教《闹龙宫·闹地府》,今天进人响排……整出戏全要教,服装、道具甚至脸谱也得教,现在剧团排戏太不易啦!”年已几金聋的双翼翔老师,老当益壮,仍在为传承京剧事业发挥余热,令人可敬。在此恭祝双翼翔老师晚年幸福,永远健康,再为弘扬国粹多做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