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

 是心佛 2019-07-22
好古曰: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其性走而不守,非若干姜止而不行。
赵嗣真曰: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是也。
戴原礼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
李焘曰:附子得生姜则能发散,以热攻热,又导虚热下行,以除冷病。
之才曰: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芪。
时珍曰: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时珍曰:按王氏《究原方》云: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风疾即用川乌头。一云:凡人中风,不可先用风药及乌附。若先用气药,后用乌附乃宜也。又凡用乌、附药,并宜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饮,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张仲景治寒疝内结,用蜜煎乌头。《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之咽汁。朱丹溪治疝气,用乌头、栀子。并热因寒用也。李东垣治冯翰林侄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则神圣之妙也。
吴绶曰: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刘完素曰:俗方治麻痹多用乌附,其气暴能冲开道路,故气愈麻;及药气尽而正气行,则麻病愈矣。
张元素曰: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宜少加之引经。又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
虞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震亨曰:气虚热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参芪。肥人多湿,亦宜少加乌、附行经。仲景八味肾气丸,用为少阴响导,地黄为之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