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使用靶向药前做基因检测?肺癌中靶向药的「扛把子」有哪些?

 七月枫二 2019-07-22

对于癌症的治疗,除了手术、放疗、化疗,还有一种是靶向治疗,主要是与特异性的致癌基因或致癌位点相互作用,使癌细胞死亡。

优点是针对性强,就像打靶子一样,人们形象的称它为生物导弹,指哪打哪,相比传统放化疗的“敌我不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做法,降低了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所以得到越来越多肿瘤患者的认同。

为何使用靶向药物前要做基因检测?

我们既然知道了靶向治疗是针对某个靶点作用,就是因为这类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细胞某些突变的基因,对这个突变的基因进行“识别”并“破坏”,才会起到效果。因此,只有带这些特定的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才能被杀死。

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突变基因,但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是这个基因突变了,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突变的基因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肿瘤靶向药物种类繁多,但却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用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在选择肺癌靶向药物治疗前首先要进行基因检测,否则有可能无效。

肺癌常用的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是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法,不同类型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是不同的,不同基因检测的药物也是不同的。

针对EGFR基因的靶向药物

属于小分子抑制剂,我国50%左右的腺癌患者存在EGRF突变。

如果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我国上市的主要有五种靶向药,分别是厄洛替尼(特罗凯)、吉非替尼(易瑞沙)、埃克替尼(凯美纳,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被称为国产“易瑞沙”)、阿法替尼(吉泰瑞)以及奥希替尼(泰瑞沙)等药物均是针对EGRF基因进行治疗的。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必须要经过EGFR基因检测才可以使用。

易瑞沙常用于EGFR突变患者的首选用药。

针对其它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

如克唑替尼(赛可瑞)等,疗效较高且副作用小,适用于ALK融合或者ROS1阳性的肺癌患者,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需进行基因检测。

而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多见的基因变异类型,多发生于年轻、非吸烟的腺癌患者。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

如贝伐单抗(安维汀),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发挥其作用,其作用的靶点为VEGF,使用它可以减少肿瘤微血管的生成,并且抑制转移灶的进展。目前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VEGF的基因检测。

肺癌靶向药物常出现的毒副反应

无论使用哪种靶向药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常见的毒副作用有三大类。

1、全身反应:虚弱无力、发热、肌肉痛。

2、胃肠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常伴随食欲不振、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等反应。

3、皮肤反应:常见皮肤瘙痒、皮疹,甚至有的出现水肿、荨麻疹。

此时,可配合中药治疗,中医治疗是从整体出发,它是通过扶正固本,软坚散结的功效来提高机体自身抵抗癌细胞的能力。结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增加靶向药物的疗效,而且对于靶向药物的副反应也相应的减少,帮助临床医生给予病人更加合适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延缓耐药,延长其生存期。

靶向治疗作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既不能把它看得过于神化或过于恐怖,一些患者把希望全部寄托于此,结果满心期望却换得人财两空的结局。只有辨证而理性的看待并使用,开发并研究新的靶向药物,才能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