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泡好一杯茶,不容易。 但要毁了一泡茶,不过是几十秒时间的问题。 闷泡,无疑是损坏白茶品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于白茶而言,闷泡,是十大酷刑之首,给白茶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经过沸水长时间的闷泡,茶叶表层的纤维结构,容易被破坏。原本能够控制物质析出速度、数量的叶片,失去效用。茶多酚和咖啡碱将会过量释放。 茶多酚与咖啡碱过量释放后,不仅喝到的茶,又苦又涩,长期饮用这类闷泡后的浓茶,还容易引发身体不适。若是咖啡碱含量太高,甚至会有患痛风的风险。 不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闷泡都不是泡白茶的最佳选择。 可为何偏偏就有茶友,十分拥护闷泡做法? 茶友A,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白茶那么淡,不闷一闷,能有味道吗?” 茶友B,嘴角微微上扬,一脸自信地说道:“我喝普洱茶,都是闷泡的,有什么问题么。普洱茶能闷着喝,怎么白茶就不行了?” 茶友C,弱弱地在角落举手发言,“我看其他大哥都是这么泡的,跟他们学习,总不会错吧。” 三位茶友的观点,是喝茶万象的缩影,从他们所提供的观点来看,这是没遇上好茶,以及出现了盲目跟从、乐观借鉴别的茶类的喝法。 而这三种做法,都难以真正感受到白茶鲜香醇爽的品质特征,请及时改了罢。 《2》 白茶淡,所以要闷?拜托,这是你遇到劣质茶了。 闷泡的原罪,是白茶的品质。 有小部分的茶友觉得,白茶的味道清淡,所以要闷一闷才能拯救。 其实不然。 什么情况下,白茶要闷泡后才会有味道?当然是内在物质本来就不多,快出水后,汤水寡淡,香味稀缺。此时,唯有通过闷泡后,才能让茶叶勉强有滋味,喝起来才不会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 要闷着喝才有味道的茶,是本身品质缺陷。 追本溯源,白茶品质差,一是因为产区环境差,二是工艺不好。 产区差,直接导致白茶的内在物质积累少。负责香气表现的芳香物质,稀薄而可怜。提供鲜爽口感的茶氨酸,更是寥寥无几,至于能起到画龙点睛,修饰汤水风味的茶多糖物质,也十分匮乏。 什么样的产区环境,叫做差劲? 靠近马路的平地茶园,可以说是产区不好的典型代表。 临近马路,茶树俨然成了绿化带的作用,吸收汽车尾气以及空气中的粉尘。白茶树,可以说是为了环境,而牺牲了自己,如同福州街道两侧种满了芒果树,它们是为了装饰、美化环境而存在,却不是为了食用。 这些常年和汽车尾气打交道的芒果树上结出的果实,吃不得。 而种在马路边的平地茶,同样喝不得。 抛开茶树种在马路边会吸收粉尘、尾气不说,光是平地的环境,对于白茶而言,就不是最好的状态。 平地处,气温普遍较高,少了云雾层和高大树木的遮阴,平地白茶显得有些可怜。 茶树直接暴露在强烈的光线下,还要受高温的考验。为了应对较为恶劣的环境,茶树也有自己的回应策略。为了能散热,平地茶树的叶片较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避免被烈日灼伤。 叶片薄,意味着茶叶中的物质积累量就要少,用快出水自然泡不出好味道。 故而,遇到平地茶,只好靠闷泡来弥补不足。 所谓白茶清淡,是茶友们运气欠了些,没遇上好茶。 《3》 普洱熟茶要闷泡,所以白茶也要们,邯郸学步的做法,非长久之计。 邯郸学步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盲目借鉴别的茶类的冲泡方式,只会毁了白茶的品质。 譬如有的茶友在喝白茶饼时,顺道就借鉴了紧压普洱熟茶的做法。 紧压普洱熟茶,撬茶难度,相当大。 厚实而紧密的茶饼,叶片和叶片牢牢地贴合在一起,没有留下半点的缝隙,茶刀、茶针要把它撬开,可不容易。 恨不得动用锤子、剪刀、菜刀的更加暴力的工具,将茶饼撬下。 等到茶叶撬下后,一整块硬邦邦的茶饼,牢不可破,冲泡时还挺费劲。 只好靠闷泡,让茶叶散开,释放味道。 普洱熟茶,需要如此闷泡,但不意味着白茶也要效仿。 白茶即便压了饼,它和普洱熟茶,还是不一样! 二者的差别,在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纯粹质朴,萎凋与干燥是主要环节。它不需要揉捻,也不需要杀青,内容物质得到了最全面的保留。而普洱熟茶的制作,工序比白茶多,发生的化学变化,也大不相同。 熟茶,它在加工时,需要渥堆和发酵。 这两个同步进行的工序,会让大量的内在物质被分解。尤其是茶多酚物质,会在渥堆时减少。 茶多酚少了之后,即便是用闷泡的方式,也不会过于地苦涩。 但白茶不一样,含量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会给味蕾致命一击,苦与涩将成为主旋律。 闷泡,是对白茶品质的伤害。 邯郸学步,却忘了自己该如何走路。 白茶闷泡,难以获得最佳喝茶体验。 《4》 在不了解一款茶前,我们通常会先学习他人的冲泡方法。 先模仿,再创新,是多数人的喝茶思维。 但这个模仿对象,要正确。 白茶闷泡,就是一个错误的学习对象。闷泡,难以泡出白茶丰富的口感,只会让茶变得苦涩难喝。 适合一款优质白茶的冲泡方法,是快出水。 快出水,说了不下几十次,可总有茶友却不屑一顾,认为快出水会没味道。 你看,这又是一大偏见。 物质丰富的白茶,不必长时间闷泡,几秒钟的接触时间,足以让茶汤用有风味。花香、毫香、陈香、药香、草药香等香气,溶于汤水中。恰当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能够形成鲜爽的络合物。清鲜爽口的茶氨酸,增加了白茶的清甜度。 茶氨酸物质含量高,咖啡碱茶多酚适量,才是好喝汤水的比例。 要练习快出水,并不难。 左手持壶注水,右手合盖出汤。 一左一右,相互搭配。 环壁注水,让茶叶均匀地浸润在茶汤里,注水时间,2-3秒足以。合盖,端起盖碗,出汤,一气呵成。从注水到大量的茶水倒出,整个过程月7-8秒为佳,再慢,建议别超过十秒钟。 如此,可享受白茶的鲜香醇爽? 《5》 要将白茶泡的好喝,并不难,先要消灭“闷泡”这头号敌人。 辣手摧花,闷泡毁茶。 告别错误的闷泡手法,再来学习正确泡法。 白茶,该如何冲泡? 若是您觉得本文说的不够详尽,请移步小陈茶事文章列表页,在那里,您将学到系统的冲泡法。 一杯好茶,始于正确泡法。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